《形象·侯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 侯志 那天中午,丽娟正在办公室享用午餐,父亲突然来了。父亲推开门那一刻,丽娟又急又窘,还带着气。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若是办公室就丽娟一个人倒还罢了,偏偏那天她的几个姐妹都在。她们大眼瞪小眼,好像父亲是个外星人。 父亲也真是的,您来就来吧,好好把自己收拾一番啊。没等丽娟开口,父亲讪笑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这不端午节吗,你娘起五更包的粽子……我、我就搭车来了。”说着话,父亲解开了背着的挎包。 丽娟的闺蜜红红缓过神来,轻轻搡了丽娟一下,熟稔地说:“叔叔,要不是您提醒,我们几个今天真还就错过端午节了。” 父亲把粽子一拿出来,屋子里一下子升腾起粽子的香味,是丽娟熟悉的那种久违的香味。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旋风似的围了过去,有的给父亲让座,有的给父亲倒水,喊伯的,叫叔的,亲热得不得了,倒是半点没有嘲笑父亲的样子。 看到姐妹们的表现,丽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这才感觉对父亲有点苛刻了,再怎么说,也还是自己的父亲。 不待父亲发话,丽娟就拿起粽子分起来。红红急忙接一个,使劲闻着,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夸张地叫着:“香,真香”。丽娟和其他几个姐妹们都笑了起来。父亲也附和着嘿嘿呵呵地笑了。 丽娟这才问道:“爹,您吃饭了吗?您没吃我带您去外边吃去。” “吃了,吃了,我在外边吃的烩面。”看着桌子上的泡面,父亲很是心疼,“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 红红抢先说道:“叔叔,我们偶尔吃一次。”红红说的也是实话。 丽娟掏出500块钱,对父亲说:“街对面有家洗浴中心,您去洗洗澡,理理发……然后我去给您买一身衣服。” 推让了半天,父亲才接下。 等了两个多小时,父亲转了回来,还是来时的形象。丽娟瞪着父亲:“爹,您没去?” 父亲支吾着,说不出个囫囵话。 丽娟说:“爹,别心疼钱……给您了,就是让您花的。” 父亲低着头,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红红过意不去,走过去劝丽娟:“在乡下理个发洗个澡,十块八块的就能解决,叔叔肯定是俭省惯了,舍不得……你别埋怨叔叔,老人家都这样。” 父亲的手还插在口袋里,似乎要把钱摸索出来。 丽娟说:“爹,您别掏了,留着花吧。” 天将黑的时候,父亲坐末班车回乡下了。 当天晚上,丽娟看当地电视新闻的时候,忽然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画面上一位老人倒在地上,围观了不少人,指指戳戳的,却没有一个人把老人扶起来。正在过马路的父亲看到后,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忽然,老人一把抓住父亲的胳膊:“老哥,谢谢你!”随后从口袋掏出一沓钱,又说:“老哥,这是1000块钱,别嫌少。”父亲给搞糊涂了,周围的人也糊涂了。老人咧开嘴笑了:“我是故意跌倒的,若是谁把我扶起来,就奖励谁1000块钱。”这时,一个背摄像机的记者过来了,问父亲:“大爷,您当时是怎么想的?”父亲的脸红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也没想啥,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自己老了咋办?”记者又问:“您就没想到被讹诈了?现在电视上这类新闻不少,您可能也看过……”父亲挠了挠头发,说:“哪会呢,那种人还是少数,世上还是好人多。”…… 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此时,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都说看到刚才播放的新闻了,都说丽娟的父亲很伟大。 丽娟待自己平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父亲:“爹,我明天回家……我、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 “这闺女,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今天不是刚见了面?” “爹,人家不是奖励您1000块吗,我想让您请客。” “闺女,你都知道了……我、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想再要回来又张不开口。闺女,你怎么了,是不是爹今天给你丢脸了?”“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 “净胡说,爹一个乡下老头会给你长脸?” “……”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 (选自《奔流》2020年第4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不收拾打扮就主动去给女儿送端午粽子,让女儿丽娟又急又窘,让丽娟的几个姐妹大眼瞪小眼。 B. 闺蜜红红善良、有礼貌,她给丽娟父亲“打圆场”,劝丽娟别埋怨老人家,与丽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C. 小说写丽娟把500块钱留给父亲花,为后文写父亲把这500块钱也掏给了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这个情节埋下了伏笔。 D. “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这句话既照应标题,又表现出丽娟的激动心理,她心中的父亲形象已然高大起来。 2.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丽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 3. 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形象·侯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①生气(父亲刚到时)——②后悔(发觉自己太苛刻了)——③埋怨(父亲再回来时,还是那个形象)——④感动(看电视看到对父亲的报道)——⑤愧疚(觉得错怪了父亲,应该常回家看看他)——⑥激动(与父亲通电话时,为他骄傲) 3. ①质朴、不修边幅。从第一段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②关爱女儿。端午节带粽子来看望女儿,对女儿饮食等方面很关心。③善良、乐于助人。扶老人过马路,把身上仅有的1500块钱全部捐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与丽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无中生有,闺蜜红红作为丽娟的陪衬形象出现,对丽娟的形象起到衬托的作用,不是对比。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根据小说内容,可以看出丽娟的心理变化过程:根据“父亲推开门那一刻,丽娟又急又窘,还带着气”概括出生气;根据“看到姐妹们的表现,丽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这才感觉对父亲有点苛刻了,再怎么说,也还是自己的父亲”概括出后悔;根据“等了两个多小时,父亲转了回来,还是来时的形象。丽娟瞪着父亲:‘爹,您没去?’”概括出埋怨;根据“当天晚上,丽娟看当地电视新闻的时候,忽然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概括出感动;根据“丽娟待自己平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父亲:‘爹,我明天回家……我、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概括出愧疚;根据“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概括出激动。概括心理变化的同时要结合相应内容进行分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对父亲形象的理解,可从父亲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考虑,需结合文章内容,重点注意父亲对待丽娟、对待老人、学生的态度。根据“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概括出质朴、不修边幅;根据“父亲讪笑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这不端午节吗,你娘起五更包的粽子……我、我就搭车来了。’”说着话,父亲解开了背着的挎包”“看着桌子上的泡面,父亲很是心疼,‘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概括出关爱女儿;根据“正在过马路的父亲看到后,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概括出善良、乐于助人。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
|
录入时间:2021-02-16 10: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