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汤序波》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

汤序波

汤炳正曾说,自己不仅“在小学方面受太炎先生的教益,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感情给我以巨大的影响”。1937年7月,他从苏州返荣成探亲,不虞被困故乡达六年之久。一次,前线葬埋抗日阵亡将士于文登县的柘阳山,他送挽联:“今朝雄志吞桑岛,终古英魂壮柘阳。”把宣传抗战救国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汤炳正的屈原及楚辞研究,始于抗战后期。此时由于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他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这里面当然也有乃师太炎先生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的潜在作用。但汤炳正并没有想到,他当时开始的这项研究工作,日后竟会使自己成为这门学科的领衔人物。

1985年6月,“中国屈原学会”在楚故都江陵成立,汤炳正当选为第一届会长。关于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李诚概括为:“如理史迁《屈原列传》之惑、破屈子生辰之谜、辟‘《离骚》乃刘安所作’之妄,论《楚辞》一书非成于一人之手,倡‘神话演化常以语言因素为其媒介’之论,在国内外学术界皆有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个别著名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先生知道后,一方面鼓励黄中模将日本学者原著译出,并撰文讨论,一方面着手筹办“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以推动屈原研究的健康发展。

汤炳正奔走呼吁,克服重重困难,于1984年5月在四川师范学院召开屈原问题讨论会。他向与会者拟出:“(一)对日本人的意见,应当纳入中日文化交流的范畴之内,而决不是声讨或挞伐。(二)措词命意,都应当以学术探讨的姿态出现,摆事实,讲道理,而决不是什么批判。”“对当时国内外所吹起的那股意图把屈原从中国历史上抹掉的不正之风,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与评议。”通过辩论,维护了屈原的存在与其著作权及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由于汤炳正及有关学者的努力,这次讨论会收到了预期效果。有学者说:“这次大会的论文质量、讨论情况、社会影响都远远超过其他全国性屈原讨论会。”《光明日报》等三十家报刊“发表了近五十篇文章,讨论与报道了屈原问题论争,遂成为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注目的重要问题之一”。汤炳正也因此赢得日本汉学界同人的尊重。在这件事上,他体现出章门那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气概。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学术追求。

(节选自2017年9月25日《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汤炳正生前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术研究,知名度逊于他的几位师兄,实则在学术研究上有不少开拓性贡献,也是“章太炎晚年在传人黄侃先逝后最属意的弟子”。

(戴明贤语)

②正如太炎晚年一样,汤炳正晚年在学术研究之余,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不遗余力的奖掖后学上。他生命的最后近二十年,留下了大量为年轻学者的著作撰写的序言以及同他们的通信论学。

(李浴洋《汤炳正:“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章太炎先生的门生,汤炳正不仅在学术上受恩师教益,更在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上深受其影响。

B. 汤炳正自抗战后期开始研究屈原及楚辞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危机使汤炳正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

C. 正是因为汤炳正的筹办和积极奔走,屈原问题讨论会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召开,在汤炳正及有关学者的努力下,大会收到了预期效果。

D. 汤炳正在屈原问题讨论会上向与会者提出的两点建议,体现了他尊重知识、包容并蓄、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汤炳正听闻日本有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并没有声讨或挞伐,而是鼓励多翻译一些日本著作,为中国作借鉴。

B. 汤炳正是章太炎晚年继黄侃后最属意的弟子,因为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术研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40年的研究,使他成为了屈原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

C. 汤炳正把章门的“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作为毕生的学术追求,也像章太炎先生一样积极奖掖后进。

D. 材料以表现汤炳正的学术精神为目的,讲述了他从事屈原及楚辞研究的时间和原因,以及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3. 汤炳正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汤序波》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①具有民族责任感。1937年向抗日阵亡将士赠送挽联,把宣传抗战救国看作自己的责任;

②有一颗爱国之心。抗战后期,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他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共鸣,开始了对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③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荣誉。筹办召开“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通过辩论,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学者的“屈原否定论”,维护了屈原的存在与其著作权及“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汤炳正自抗战后期开始研究屈原及楚辞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危机使汤炳正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错误,选项对汤炳正研究屈原及楚辞原因的分析去全面,从文中来看,汤炳正开始研究屈原及楚辞的原因还有其师章太炎先生的潜在作用。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鼓励多翻译一些日本著作”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翻译日本学者有关“屈原否定论”的原著。B项,“因为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术研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错误,从文中来看,汤炳正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并非因为他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D项,“以表现汤炳正的学术精神为目的”错误,选项的分析有误,应是以表现汤炳正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为目的。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形象以及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汤炳正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能体现汤炳正“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的内容,最后分条概括即可。如第一段“一次,前线葬埋抗日阵亡将士于文登县的柘阳山,他送挽联:‘今朝雄志吞桑岛,终古英魂壮柘阳。’把宣传抗战救国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表现出汤炳正的民族责任感;如第二段“汤炳正的屈原及楚辞研究,始于抗战后期。此时由于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他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这里面当然也有乃师太炎先生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的潜在作用”,这表现出汤炳正的爱国之心;如第四段“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个别著名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先生知道后,一方面鼓励黄中模将日本学者原著译出,并撰文讨论,一方面着手筹办“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以推动屈原研究的健康发展”,第五段“汤炳正奔走呼吁,克服重重困难,于1984年5月在四川师范学院召开屈原问题讨论会。他向与会者拟出……通过辩论,维护了屈原的存在与其著作权及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汤炳正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荣誉的做法彰显出他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2-16 10: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