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郑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不断汇聚交融,中西方话语交流日益频繁。互动交往已经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表达,语言修辞渗透程度逐渐增强,表现出强大的话语力量,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可以早日实现中西修辞学的相接交融,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古希腊的“雄辩”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异曲同工。传说西方的修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而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涌现了一批流浪圣人、游说者。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侠”“辩者”“方士”“法术之士”和“隐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游说者为了使他的建议被接受,必须用言语打动他人。“游说”本质上和西方的“说服”相同。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论辩风气同样盛行。孟子“言仲尼之教,必广为论辩,以折百家”,正是儒墨之辩,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序幕。墨辩理论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思想,中国古代名家学派的逻辑和西方思辩形而上学方面的思想一样具有价值。 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先贤都是“辞而优则仕”。无论是古希腊依靠演说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的哲辩师,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上六国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求取功名。 中西古典修辞在修辞的作用方面高度契合。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认为修辞的作用是影响灵魂。“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鬼谷子》)鬼谷子认为那些懂得修辞术的人,可以控制心气的活动规律,成为精神的主人。所以鼓舞人心的语言事实上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德,比如诗歌、散文、演讲等。高尔吉亚则在其论述的修辞理论框架中指出,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犹如大权在握的王公,可以通过言说操控情感、态度和行为。 此外,中西古典修辞的社会功能可谓大同小异。从因能言善辩而被授予“最优秀希腊人”称号的阿喀琉斯到“即兴演讲的发明者”高尔吉亚,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屈完面折齐师、王孙止楚问鼎到触龙说赵太后等历史故事,我们看到了修辞在解决冲突和争端时的作用。在战乱迭起的时代,说服、论辩作为治国之术和战争同样重要,掌握修辞技巧,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综上所述,中西古典修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诸子百家的争芳斗艳铸造了中华文明光辉的一页,与同期的古希腊交相辉映,共同惠泽人类的世世代代。修辞在人类社会具备共同性质:以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更新人类观念和思想。 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有的国家企图阻止全球化进程,各国利益和价值分歧越发尖锐,世界权力格局发生变动。何去何从,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重要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提高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郑珺《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所以古希腊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 B.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流按高低等级分为儒、侠、辩者、方士等六类,他们是当时穿梭在各国的流浪圣人、游说者。 C. 孟子喜欢辩论,儒墨之辩在春秋战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墨辩理论、名家的逻辑不逊于同时代的西方,这表明轴心时代的中国论辩风盛行。 D. 中国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古希腊的哲辩师依靠演说成为文化英雄,这说明论辩术是中西方那个时代成功的要素之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主要从修辞的功用的角度进行论证,几个角度层层递进。 B. 文章引用刘勰著作里的语句,论证中国古代的“游说”和西方的“说服”本质相同的观点。 C. 文章将中西方修辞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 D. 文章末段提到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力量以及国家话语权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指向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密切相关。 B. 中国古代的鬼谷子和古希腊高尔吉亚都重视修辞的作用,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也具有美德,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情感丰富。 C. 修辞在人类社会具有用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等共同性质,而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修辞可以发挥其作用。 D. 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等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修辞具有解决冲突和争端的作用,在战乱时代掌握修辞技巧,或许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郑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强加因果,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二段说“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前后句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B项,“按高低等级”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说“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侠’‘辩者’‘方士’‘法术之士’和‘隐者’”,并未提及划分标准; D项,“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三段“春秋战国时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上六国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求取功名”可见,苏秦是劝说六国,张仪是劝说秦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几个角度层层递进”有误。文章第二、三、四、五段阐述修辞的不同功用,其逻辑关系是并列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B项,“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也具有美德,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情感丰富”错。根据原文第四段“鬼谷子认为那些懂得修辞术的人,可以控制心气的活动规律,成为精神的主人。所以鼓舞人心的语言事实上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德,比如诗歌、散文、演讲等。高尔吉亚则在其论述的修辞理论框架中指出,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犹如大权在握的王公,可以通过言说操控情感、态度和行为”,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用鼓舞人心的语言可以激发美德,“懂得修辞”与“具有美德”可以不是同一人,也不构成正比关系。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可以控制情感.其所控制的情感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情感丰富”于文无据。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1.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2.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3.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
|
录入时间:2021-02-16 10:2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