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访“边城”·江南时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访“边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 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我走进“边城”茶峒,寻访“翠翠”的梦和“二老”的歌。 溪水是酉水的支流,只有两三尺深,三十几米宽,水流宁静温和。渡口码头是青石砌的台阶,有女子洗衣,小孩玩水。方头渡船仍在。两岸牵着的钢丝绳代替了竹缆。船头立一支竹竿,挂着一个铁环,钢丝绳从中穿过。摆渡人手拿一支短木棒,木棒另一头有个凹槽,将凹槽卡在钢丝绳上一下一下地拉动,船就移动了,缓慢平稳。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选集》) 时间仿佛凝固了。 摆渡的中年男子神情淡淡的,同我谈些翠翠的故事:“翠翠嫁到四川秀山,生了两个儿子……” 过渡的后生、姑娘穿夹克衫、羽绒服,说汉话,已不能分辨是汉族、土家族还是苗族。渡口上方石壁上,刻有沈从文题的“边城”两个字,红油漆有点晃眼。渡口下游200米处,有个沙洲,绿树掩映中,有座用大楠竹和竹篾搭起的屋子。进去一看,有堂屋,有灶屋,摆布些七成新的用具。几个单间的门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翠翠”、“二老”等字样。我想了一会儿,笑了。屋子的主人问我:“吃不吃饭?有狗肉、麂子肉,不贵……” 茶峒只有几条短街,地面是三合土,有几处是青石板。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墙壁上有不同年代的标语口号,错杂斑驳:“……万岁!”“人人讲卫生,不要随地倒垃圾。”“坚持富民为本,巩固越温成果!”(“越温”是“越过温饱线”的简称) 街上有商店、饭馆、“满天星录像厅”、“随意唱OK厅”,卖可口可乐,卖VCD。在一大堆港片、西片中,我意外地发现了《战舰波将金号》《罗丹和他的情人》,我买下了。临街的老房子里,一些少年专心地玩“坦克大战”或“魂斗罗”,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因此我写了个小说,取名《边城》……在《边城》题记上,且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长河•题记》) 我回到渡口,伫立良久。细雨润湿了我的眼,我的心。 (摘编自2002年7月30日《江南时报》,有改动)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边城”加了引号,既指自己探访的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同时又有此“边城”已非彼“边城”的意味。 B. 摆渡的中年男子告诉读者翠翠最终的命运,这种看上去近乎美满的结局,不同于《边城》中对于翠翠的描述,没有展现小说悲剧的美感。 C. “渡口上方石壁上刻有沈从文题的‘边城’两个字,红油漆有点晃眼”,“晃眼”一词突显作者对于这种风格的反感。 D. “几个单间的门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翠翠’、‘二老’等字样。我想了一会儿,笑了。”作者的“笑” 是因为看到“边城”的痕迹无处不在而欣慰。 2. 本文作者眼中的“边城”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相比有何变化?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3. 请结合文本和沈从文的《边城》,谈谈你怎样看待“边城”的消失。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雨中访“边城”·江南时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变化:①幽静、纯净的自然生态没有了,到处是商店、饭馆、游戏厅,和打着《边城》幌子的旅游景点,错杂斑驳的标语口号,一片嘈杂喧闹。②淳朴的民风没有了,处处弥漫着商业气息。③原生态的文化没有了,“翠翠”的梦和“二老”的歌没有了,外来文化侵入,混乱庸俗。作者态度:从作者文中的叙述和结尾的“我回到渡口,伫立良久。细雨润湿了我的眼,我的心”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种变化的反感、失落、痛心和忧虑。 3. 观点一:边城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①边城是沈从文的一个唯美的梦。在他创作《边城》时,边城就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或者再进一步说, 也许边城从来就没有那么完美过。②边城所代表的文化只属于他那个特定的时代。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在来势汹汹的商品经济大潮面前本来就无招架之力,它只能生存在沈从文的故事里。③边城也要与时俱进。边城不可能独立于世外,外来强势文化的侵入是早晚的事,旧文化消亡了,自有新文化诞生,没什么好悲叹的。 观点二:边城的消失是文化的悲哀。①边城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代表着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唯美的文化传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 了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②经济的发展,未必一定要以传统文化的失落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应在保 留与创新、坚守与借鉴上找到平衡点。③边城里的人们的真、善、美的生存形态,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应该继承发扬。它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不悖人性的生存方式”,关乎“民族道德的重造”,意义重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D项,“看到‘边城’的痕迹无处不在而欣慰”表述错误。这是苦笑,为当地人幼稚的商业化头脑感到无奈。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这是两个小题,要分开回答。第一问是分析概括作者眼中的“边城”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相比有何变化。首先要找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然后在文中找到作者眼中的“边城”的语句或段落,从对“边城”的不同描写中,分析概括两者的不同之处。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可见边城幽静、纯净的自然生态。“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由《沈从文选集》正的这段话可知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有“翠翠”的梦和“二老”的歌,有淳朴的民风,也有原生态的文化。 作者笔下的边城:“街上有商店、饭馆、‘满天星录像厅’、‘随意唱OK厅’,卖可口可乐,卖VCD”“茶峒只有几条短街,地面是三合土,有几处是青石板。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墙壁上有不同年代的标语口号,错杂斑驳:‘……万岁!’‘人人讲卫生,不要随地倒垃圾。’‘坚持富民为本,巩固越温成果’”,由此可见:边城现在到处是商店、饭馆、游戏厅和打着《边城》幌子的旅游景点,错杂斑驳的标语口号,嘈杂喧闹。边城幽静、纯净的自然生态没有了。 “过渡的后生、姑娘穿夹克衫、羽绒服,说汉话,已不能分辨是汉族、土家族还是苗族。渡口上方石壁上,刻有沈从文题的‘边城’两个字,红油漆有点晃眼。渡口下游200米处,有个沙洲,绿树掩映中,有座用大楠竹和竹篾搭起的屋子。进去一看,有堂屋,有灶屋,摆布些七成新的用具。几个单间的门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翠翠’、‘二老’等字样”“屋子的主人问我:‘吃不吃饭?有狗肉、麂子肉,不贵……’”,由此可见:边城处处弥漫着商业气息,原先淳朴的民风没有了。“在一大堆港片、西片中……一些少年专心地玩‘坦克大战’或‘魂斗罗’”,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由此可见:外来文化侵入,混乱庸俗,原生态的文化没有了。 结合以上对边城不同描写,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过渡的后生、姑娘穿夹克衫、羽绒服,说汉话,已不能分辨是汉族、土家族还是苗族”,作者所看到和听到与他要寻访“翠翠”的梦和“二老”的歌相差甚远,强调了作者对现在边城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渡口上方石壁上刻有沈从文题的‘边城’两个字,红油漆有点晃眼”,“晃眼”一词突显作者对于这种风格的反感。“上面写着‘翠翠’、‘二老’等字样。我想了一会儿,笑了”,此时,作者为当地人幼稚的商业化头脑感到无奈。“在一大堆港片、西片中……一些少年专心地玩‘坦克大战’或‘魂斗罗’”,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和结尾的“我回到渡口,伫立良久。细雨润湿了我的眼,我的心”,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边城发生的巨大变化内心不仅是反感的、失落的,还有痛心和深深的忧虑。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和沈从文的《边城》,谈谈怎样看待“边城”的消失。 在探讨类似问题时,“怎样看待”要求立足文本,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所以考生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要联系沈从文的《边城》了解原先边城的特点,一方面要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具体步骤:首先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然后分析自己这样看待的理由,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 本题,首先要明确表态“边城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或“边城的消失是文化的悲哀”,然后说出这样看法的理由。如果回答“边城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就要重点抓住边城只是沈从文的一个梦,边城不可能独立于世外,外来强势文化的侵入是早晚的事,边城所代表的文化只属于他那个特定的时代,。联沈从文自己都说他节“边城”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边城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如果回答“边城的消失是文化的悲哀”,分析理由时就要抓住边城的象征意义与其代表性来谈。比如,边城营造的世外桃源代表着一种唯美的乡土文化,这样的乡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渐渐消失了,文化就这样的消失,代价太大了。另外,沈从文说边城是为了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不悖人性的生存方式”,关乎“民族道德的重造”,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所以,边城的消失是文化的悲哀。 【点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
录入时间:2021-02-16 10: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