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大·亚华》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老大 亚华 多么井井有条的火车站广场啊!吉祥立在出站口,心里感叹着。 往大街方向直走,到街头竖着路牌的位置往右转,找一块绿底黄字的招牌:韩老大摊饼。 吉祥远远看见招牌。上方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欢迎吉祥博士!他挠挠头,笑了。走到小摊前,吉祥喊了一声,大伯! 韩老大听见叫他,顺口应了一声,可那张胖脸却扬着,望向广场,眼角都没扫一眼吉祥。 吉祥咽咽口水又喊,大伯,我是吉祥! 胖脸愣了一下,垂眼盯着吉祥,“啊呀”一声,随即伸出右手,接着又缩回,捞起腰间的围布,两只手在围布上揉来搓去,然后蹭蹭蹭绕到摊前,拍拍吉祥的手臂说,好小子,一看就是老吉家的瓜儿! 吉祥笑着,嘴咧得大大的。 韩老大还想说什么,但喉头忽然哽住了,左手抓起右手的袖套擦擦双眼,旋即转身回到摊位,打开小煤气炉,再从面盆里舀了一大勺黏稠的面糊,摊在硕大的平底锅里,接着左右开弓把这一大片面饼翻来覆去地捣腾,最后往饼上撒一层肉末,放上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和一段大葱,再把面饼卷成小包袱,塞进一个白纸袋里,递向吉祥。 看得眼花缭乱的吉祥好像还没反应过来,他接过面饼,一口咬下去,心里叹道,哇,真好吃哈! 坐在韩老大的三轮车后座上,吉祥感觉自己像身旁的面盆、煤气灶、平底锅、折叠椅那样,是亲切的。六月的晨风凉爽清劲,把吉祥从南方带来的黏糊糊的汗湿吹得无影无踪,也把韩老大的絮叨吹得一阵一阵的。他不时“哎哎”应着大伯的话,一边左右打量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 韩老大是吉祥祖父的徒弟。那一年,在合作社当木匠的祖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靠在工坊门口,眼巴巴地看他忙活。对这样的眼神,祖父太熟悉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隔间的厨房,从锅里拿了一个吃剩下的杂面饼,走到门口递给男孩说,吃完回家去。 男孩接过面饼却不吃,眼巴巴地摇两下头。祖父以为他嫌少,又去拿一个给他。可男孩却不接,还是摇头。于是祖父喊了声,吃完再说! 男孩立刻把饼塞进嘴里,接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片,递给祖父。祖父打开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我姓韩,7岁,请收下我。 祖父想都没想就折起纸片,递回给男孩,扬扬手说,走! 之后的几天,祖父没见到男孩,发觉怪想他的。那年头落荒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的孩子,祖父还是第一次见。 到了第五天傍晚,这个男孩竟然出现在祖父的家门口。刹那间,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涌出心门,奔向身体的每一道血脉。 就这样,老吉家收养了一个名叫韩大路的满族男孩。因为闹饥荒,孩子的父母往他身上塞一张纸片便一同上路寻找落脚的地方。来到这个小城后,不知怎么就走散了。 从此,韩老大成了老吉家的老大,他来之后的第二年,吉祥的父亲吉大成出生了。三轮车停在“老吉家”民俗客栈的后院,吉祥跟随韩老大走进一间像厨房的休息室。从明亮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院子里的两辆标着“老吉家”字样的客货车,吉祥猜想,这一定是大伯名下的汽车。 当年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16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八十年代,个体经营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韩老大向合作社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他四处卖摊饼的小生意。不久合作社解散,这辆车子便成了老吉家的客货车了。 以往父亲回老家看望祖父,都是韩老大骑三轮车到火车站接应,一边等候一边卖摊饼;只有吉祥8岁那年跟父母一起回来,韩老大是骑着空车到站场边上等着的,那时候火车站很小,乱糟糟地让人感觉不安。 一眨眼20年过去,这回吉祥代替生病的父亲回来看望祖父,火车站和小城的一切都变得规整了;然而韩老大还是骑着一辆三轮车,只要客栈的事务一妥当,便四处去卖他的招牌摊饼,很多时候是边走边卖边送的。 在韩老大的意识里,总觉得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或是郊外的一棵树下,正好有人需要一块饼,一块让身心温暖起来的饼。 (选自《天池小小说》)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牌上方的红纸、为吉祥做摊饼、客货车上“老吉家”的字样,都表现了韩老大朴实、憨厚的个性特征。 B. 韩老大头脑灵活,他不仅继承了养父的手艺,还顺应时代变化,利用自身优势,投身个体创业的大潮。 C. 这篇小说叙事使用全知视角,展现韩老大与吉祥家的渊源;同时使用有限视角,表现人物的当下感受。 D. 本文对环境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在对比中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 2.小说为何在叙述吉祥回乡的故事时多处穿插韩老大与吉家的渊源?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饼”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道具”。请结合全文简析其意蕴。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韩老大·亚华》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1)补充说明故事的背景,使韩老大对吉家人的亲近、感恩显得更真实、自然;(2)刻画了韩老大的成长过程,突出其头脑灵活、懂得感恩的特征;(3)避免故事的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曲折有致耐人寻味,吉祥祖父收养韩老大,韩老大长大后反哺吉家,他们之间的渊源蕴含着歌颂人间真情与感恩之心的主旨。 3. (1)饼是悲悯情怀的象征,祖父通过眼神,对幼年韩老大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拿出吃剩的杂粮饼给他吃,展现了祖父对处于艰难中的孩童的悲悯之心;(2)饼是亲情的象征。韩老大虽然是收养的孩子,但与吉家毫无隔阂。面对远道而来的吉样,他没有太多言语,而是用摊饼这种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亲人间的关怀;(3)饼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韩老大紧跟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初期租车卖摊饼,从而致富,饼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饼是感恩之心的象征。多年以后,韩老大生活富裕,但仍旧骑三轮车卖饼,是因为他总觉得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有人需要一块饼温暖身心。这是对当年吉祥祖父善举的一种感恩与回馈——将这种美好情怀继续传递下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继承了养父的手艺”错,原文是“当年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16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养父是木匠,他木工手艺学得不好,摊饼的手艺是无师自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本题是插叙的情节,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三个角度来分析。 插叙能丰富文章内容,补充说明顺叙中无法呈现的情节;文中插入韩老大被吉家收养的过程,“从此,韩老大成了老吉家的老大,他来之后的第二年,吉祥的父亲吉大成出生了”,展现了他们之间亲人般的关系,从而让文中韩老大对吉祥的亲近态度更显得真实; 插入韩老大做生意的经过,“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16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八十年代,个体经营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韩老大向合作社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他四处卖摊饼的小生意”,经营“‘老吉家’民俗客栈”,体现了韩老大头脑灵活,会顺应时代变化,懂得经营生意的形象; 韩老大是被吉家收养的,插入吉祥见韩老大的往事如“以往父亲回老家看望祖父,都是韩老大骑三轮车到火车站接应,一边等候一边卖摊饼”“一眨眼20年过去,这回吉祥代替生病的父亲回来看望祖父,火车站和小城的一切都变得规整了;然而韩老大还是骑着一辆三轮车,只要客栈的事务一妥当,便四处去卖他的招牌摊饼”,则突出了韩老大懂得感恩的形象; 同时,插叙能够让故事不必平铺直叙,在顺叙中加入对往事的回忆,能够把现实与过去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体现文章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感恩回哺的主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渲染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韩老大与吉家的渊源从一块饼开始,“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靠在工坊门口,眼巴巴地看他忙活。对这样的眼神,祖父太熟悉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隔间的厨房,从锅里拿了一个吃剩下的杂面饼,走到门口递给男孩”,可见,“饼”上有祖父对饥饿孩子的悲悯之心; “饼”是韩老大对吉祥亲情的寄托,“韩老大还想说什么,但喉头忽然哽住了,左手抓起右手的袖套擦擦双眼,旋即转身回到摊位,打开小煤气炉,再从面盆里舀了一大勺黏稠的面糊,摊在硕大的平底锅里,接着左右开弓把这一大片面饼翻来覆去地捣腾,最后往饼上撒一层肉末,放上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和一段大葱,再把面饼卷成小包袱,塞进一个白纸袋里,递向吉祥”,久别重逢,他不善言辞,便用饼来表达对吉祥的真挚深情; 韩老大靠着做饼追逐自己的美好生活,卖摊饼是他发家的开端,而他有了“老吉家”民俗客栈后依然不忘骑着三轮车去卖饼,他的奋斗历程与饼息息相关,“饼”也是他追求幸福生活的见证与象征; “在韩老大的意识里,总觉得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或是郊外的一棵树下,正好有人需要一块饼,一块让身心温暖起来的饼”,可见,饼也是温情与感恩的象征,韩老大因为当初吉祥祖父的一块饼而生存下去,他现在卖饼更多的是为了帮助他人,体现出感恩精神代代相传和回馈社会的主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
录入时间:2021-02-17 09: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