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娃·汪曾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银娃 汪曾祺 农民大都能赶车,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当一个出色的车倌。 星期天,有三辆马车要到片石山去拉石头。我那天没有什么事,就提出跟他们的车到片石山看看。我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年多了,每天上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都听见片石山放炮。风雨无阻,准时不误。一直想去看看。片石山就是采石场。不知道为什么本地人都叫它片石山。 马车一进山,不由得人要挺挺胸脯,深吸一口气。这是个雄壮的地方。采石的山头已经劈去了半个,露出扇面一样的青灰色的石骨,间或有几条铁锈色蜿蜒的纹道。这石骨是第一次接触空气呀。人,是了不起的。一个老把式正在清除残石。放了炮,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崩落下来,有一些仍粘连在石壁上。老把式在腰里系了一根粗绳,绳头固定在山顶,他悬在半空,拿了一根钢钎,这里捅一下,那里戳一下,——轰隆!门板大的石块就从四五层楼那样的高处落到地面。 这是个石头的世界。到处是石头。 好些人在干活,搬运石头。他们把石头按大小块分别堆放。这些石头各有不同用处。大的可制碾盘、磨盘,重量都在千斤以上。有两个已经錾好的石磨就在旁边搁着。中等的有四五百斤,可做阶石、刻墓碑。小块的二三十斤、四五十斤不等,砌墙,垒堤坝。搬运石头,没有工具。四五百斤,就是搁在后腰上背着,——有的垫一条麻袋。他们都是不出声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不唱歌,也不喊号子。那么多的人在活动,可是山里静悄悄的。 三辆大车装满了石头,——都是小块的。下山的路,车走得很快。三辆三套大车,前后相跟,九匹马,三十六只马蹄,郭答郭答响成一片,很威风,很气派。忽然,头一辆车“误”住了。快到平地时,有一个坑。前天下过雨,积水未干。不知道是谁,拿浮土把它垫了。上山是空车不觉得。下山是重载,一下子崴在里面了。 车倌是个很精干,也很要强的小伙子。叭——叭!接连抽了几鞭子,——没上来。他跳下车,拿铁锨把胶皮轱辘前面的土铲去一些,上车又是几鞭子。“哦嗬!——咦哦嗬!”不顶!车倌的脸通红,手里的鞭子抽得山响,辕马和拉套的马一齐努力,马蹄子乱响,噼里叭啦!噼里叭啦!还是不顶!越陷越深,车身歪得厉害,眼见得这辆车要“扣”。第二辆车上的是个老车倌,跳下来,到前面看了看,说:“卸吧!” 这一车石头,卸下来,再装上,得多少时候?正在这时,第三辆上的车倌高声喊道:“陈银娃来啦!” 我听人们说起过陈银娃,没见过。 陈银娃是个二十五六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穿了一副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布衫搭在肩头。——这一带夏天一天温差很大,“早穿皮袄午穿纱”,男人们兴穿一种薄棉的紧身背心,叫作“腰子”。“腰子”的布料都很鲜艳。六七十岁的老汉也穿红的,年轻人就不用提了。像陈银娃穿的这件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并非罕见。 老车倌跟银娃说了几句话。银娃看了看车上的石头,说:“你们真敢装!这一车够四千八百斤!”又看了看三匹马,称赞道:“好牲口!”然后掏出烟袋,点了一锅烟,说:“牲口打毛了,它不知道往哪里使劲,让它缓一缓。” 三锅烟抽罢,他接过鞭子,腾地跳上车辕,甩了一个响鞭,“叭——!”三匹牲口的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喔嗬!”辕马的肌肉直颤。紧接着,他照着辕马的两肩之间狠抽了一鞭,辕马全身力量都集中在两只前腿上,往前猛力一蹬,挽套的马就势往前一冲,——车上来了。 他跳下车,把鞭子还给车倌。 三个车倌同声向他道谢,“嗳!谢啥咧!”他已经走进了高粱地。只见他的黑黑的头发和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在油绿油绿的高粱丛中一闪一闪,走远了。 老车倌告诉我,陈银娃赶车是家传。他父亲就是一个有名的车倌。有人曾经跟他打赌:那人戴了一顶毡帽,银娃的父亲一鞭子抽过去,毡帽劈成了两半,那人的头皮却纹丝未动。 也有人说,没有那么回事。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是小说的叙述者,是有限视角,故事是由“我”的见闻构成,这种叙述的角度可以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B. 小说用“捅”“戳”等动词刻画老把式清除残石的动作,用“轰隆”等拟声词描写从高处掉落的石头之大,以此照应上文的“这是个雄壮的地方”。 C. 小说表述事情条理清晰,比如介绍开采出来的石头时,从重量和对应的作用方面人手,虽然介绍较多,但没有让读者感觉到啰嗦、累赘。 D. 小说结尾“也有人说,没有那么回事”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表明陈银娃的父亲打鞭的手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真实性有待考查。 2. 从陈银娃把陷在坑里的拉石头的马车赶出来的相关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 3. 小说题目是“陈银娃”,但大部分内容写采石场,小说为何这样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陈银娃·汪曾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①乐于助人,不求感谢。刚听了老车倌的求助,就马上查看具体情况,没有一丝犹豫;事情解决后,三个车倌感谢他时,他很淡然,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②心直口快,态度明确。责怪对方车上装的石头比较多,赞叹马的健壮。③看法准确,技术熟练。看到车马情况认为马被打毛了,需要让它们休息一下;只一鞭就把陷在坑里的马车赶了出来,说明技术特别熟练。 3. ①交代故事发生背景。采石场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描写采石场为后文的人物出场、情节展开做铺垫。②衬托人物形象特征。用在采石场干活的人吃苦耐劳等整体形象来衬托陈银娃的形象特征。③体现小说主题思想。用采石场的劳动场景表达对以陈银娃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赞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用‘轰隆’等拟声词描写从高处掉落的石头之大”“以此照应上文的‘这是个雄壮的地方”’错误,描写老把式的动作主要表现他的技术熟练,“轰隆”不仅体现石头的大和位置的高,也从侧面体现了老把式技术的高超。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解答此题,先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首先找到陈银娃把陷在坑里的拉石头的马车赶出来的相关描写,把握表现人物的关键句,语言描写“‘你们真敢装!这一车够四千八百斤!’又看了看三匹马,称赞道:‘好牲口!’”概括出“心直口快”;“三个车倌同声向他道谢,‘嗳!谢啥咧!’。他已经走进了高粱地”概括出“乐于助人”;动作描写“他接过鞭子,腾地跳上车辕,甩了一个响鞭……往前猛力一蹬,挽套的马就势往前一冲,——车上来了”概括出“技术熟练”。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小说题目是“陈银娃”,说明主人公是“陈银娃”,但大部分内容写采石场,说明“采石场”是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场所,能够衬托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题。“采石的山头已经劈去了半个,露出扇面一样的青灰色的石骨,间或有几条铁锈色蜿蜒的纹道”“一个老把式正在清除残石。放了炮,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崩落下来……门板大的石块就从四五层楼那样的高处落到地面”“车倌是个很精干,也很要强的小伙子。叭——叭!接连抽了几鞭子,——没上来……眼见得这辆车要‘扣’”这些采石场劳动的场景都为陈银娃的出场做足了铺垫,有力地烘托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他劳动技艺高超。 【点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
录入时间:2021-02-18 10: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