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邹广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カ,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离,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古时候人被要求“全面发展”,既要懂礼又要懂乐,还要懂得射箭、赶车、书法、数学等知识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去开发人的潜质,塑造人格。这就为古代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前提,每个人能够学习到各种技能,以适应有机的社会生活,唯其如此,古希腊才涌现出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一方面,分工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体现着社会的发展程度;但另一方面,分工却又将人束缚在某个固定的职位上,无暇顾及其他,久而久之导致了人的片面性发展。而且,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开始了越来越分裂的态势,自然科学越来越专业化,技术理性主宰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关怀让位于商业利润以及人的各种欲望追求。

当工业技术文明处在上升的时期,人类欢呼雀跃,憧憬着理性与技术能让人类渐入佳境,过上美好生活,但冷静思考我们会看到,人类性在今天也的确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有人曾统计,20世纪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高于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并不是包治社会百病的良药,不能包打天下,因为它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而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强调了人文和科学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因景。所以哲学家海徳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要求学生掌握“六艺”。

B.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并最终导致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彻底分裂。

C.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不能包打天下,不能包治社会百病,它对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 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统一的世界;人文和科学相辅相成,人文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确定和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从社会分工、技术的作用有限、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B. 第一段举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和古希腊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C. 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 从语言上看,本文的语言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有说理的形象性,其中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可以提高生产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这就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

B. 目前,科学技术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但从长远看,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C. 人具有二重性,既需要人文,也需要科技。人文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D. 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

下载Word版试题
《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邹广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科学与人文尚未分化”,表述错误。原文说“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可见选项遗漏了“明显”一词,与文本程度有别,表述绝对。

B项,“导致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并最终导致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彻底分裂”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可见,问题1,“随着”的意思可能仅是时间节奏一致,未必由因果等逻辑关系,所以选项中把“随着”替换成“导致”表述绝对。原文信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开始了越来越分裂的态势”,可见问题2,选项中把“开始了越来越分裂的态势”替换成“彻底分裂”表述绝对。

D项,“人文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确定和实现”,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可见,与选项表述“人文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确定和实现”的逻辑关系是相反的,主客体颠倒了。

C项,表述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分论点提取错误。原文题目为“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可见作为正文主体部分之一的第三段论述的是技术时代出现的社会问题,原文观点性的信息在开头部分,当工业技术文明处在上升的时期,人类欢呼雀跃,憧憬着理性与技术能让人类渐入佳境,过上美好生活,但冷静思考我们会看到,人类性在今天也的确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选项中说“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仅是就本段例证而言的:“有人曾统计,20世纪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高于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并不是包治社会百病的良药,不能包打天下,因为它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而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可见并不是整段的中心。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项,“但从长远看,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表述绝对。原文信息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可见并不能实现“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故选B。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录入时间:2021-02-18 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