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火了,常识启蒙仍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9月30日,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在播出最后一期节目《治理水花生》后,宣布停播。 1998年6月1日开播的《近科学》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大型科普栏目,至今仍保持着科教频道最高的收视纪录。节目经常制造悬疑的氛围,把悬念铺陈到极致,最后却得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结论,引发的争议颇多。节目主持张腾岳接受采访时说,节目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记住,有病了不能自己瞎吃药,一旦手上划了个大口子、烫了个大水泡,得正确处理,不能撒一把香灰、抹点儿酱油了事”。 央视内部调查显示,对《走近科学》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初中二年级以下学历的人。制片人张国飞把中国观众比喻为“枣核”,文盲和高等教育是两个尖,大肚子的部分是初中学历者。 同为科普人,姬十三理解《走近科学》的处境,他觉得科普工作总是不断面对“是获得更多受众还是更加专业”的选择。他认为《走近科学》的叙事方法类似于今天的标题党制造爆款。“但至少在当时的环境以及国民对大众媒介的理解上,我觉得不是一种差的选择。” (《〈走近科学)停播,它是“伪科学吗?》) 材料二 图一 在同类文化程度中具备科学素养者的比例(2015年) 图二 在同类文化程度中具备科学素养者的比例(2018年) 图三 公民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占比 (《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材料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18年4月至6月组织实施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有10个省市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更加均衡。互联网成为与电视同等重要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渠道,公民利用科普设施和参与科普活动的比例明显增加。我国公民高度关注并积极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采用国际通行指标,包括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内容。公民对科学的理解是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核心指标,用于测算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和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公民科学素质影响因素指标。 (《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材料四 据报道,复旦大学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在今年新学期一起开设了一门通识课程——“似是而非”课,旨在以人们司空见惯和熟视不思的现象为例,阐述什么是“伪科学”。 这个课程实际上就是一门常识启蒙课。从课程内容上看,其中一些简单逻辑推理以及基本科学常识是属于初高中学生就应该掌握的。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今初高中乃至大学的一些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的编写不仅没有观照到逻辑和常识的框架,甚至与逻辑以及常识相冲突——如果不是反逻辑、反常识的话。这个现实,是一些被称作“大婴孩”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屡遭挫折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是“似是而非”这门课在大学受到欢迎、在社会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 常识启蒙课的精髓在于其建基逻辑和知识之上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观察世界的一套框架性标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树立价值判断标准,甄别其所接触到的书本内容和现实世界现象的立足点。有了这样的立足点,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坚守标准、服膺常识、坚持定见。有了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谬说盈耳时仍能不趋强势、冷眼待之、不为其动。 《“似是而非”火了,常识启蒙仍微》 1. 下列对材料二图表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民科学素质与他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明显提升,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科学素质最高。 B. 与2015年相比,2018年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这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质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 C.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如微信、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专门网站等,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科普宣传值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D. 在互联网进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公民从报纸、期刊杂志、科技馆获取科技信息的占比均低于50%,这些传播渠道都面临着改进传播形式和内容的迫切任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央视《走近科学》节目常以制造悬疑铺陈悬念的方式讲述故事,曾经创造科教频道的最高收视记录,最大的受众群体为初中二年级以下学历的人。 B. 互联网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之一,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如果监管不力,从业者科也很有可能传播伪科学。 C. 复旦大学“似是而非”课程受学生欢迎,某种程度上说明部分大学生并未完全具备本该在中学阶段掌握的简单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常识。 D. 现今的中学和大学教材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容,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婴孩”化,容易遭受挫折,同时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缓慢。 3. 如何提升公民辨识伪科学的能力?请结合材料提出具体措施。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似是而非”火了,常识启蒙仍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1)根据国民大众理解接受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普方式。(2)提升公民的文化程度,促进科学素质发展。(3)加大互联网等媒介的科学宣传的力度。(4)强化基础教育中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推断和推断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仔细观察图表材料,对照选项内容,分析选项是否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推断不合理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A项,“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科学素质最高”错误,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和图二可知,文中讲的是“具备科学素养者的比例”,故A项应改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科学素养者比率最高”。 B项,“这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质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错误,依据材料二图一和图二,只能得出“与2015年相比,2018年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均有所下降”的结论,而B项“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质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的推论则缺乏论据。 D项,“这些传播渠道都面临着改进传播形式和内容的迫切任务”错误,依据材料二图三,能直接得出“公民从报纸、期刊杂志、科技馆获取科技信息的占比均低于50%”的结论,但是D项“这些传播渠道都面临着改进传播形式和内容的迫切任务”则说法太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D项“现今的中学和大学教材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容”“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婴孩’化”都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二段“现今初高中乃至大学的一些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的编写不仅没有观照到逻辑和常识的框架,甚至与逻辑以及常识相冲突——如果不是反逻辑、反常识的话”可知,“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容”的只是中学和大学的“一些”教材,故D项去掉了“一些”而改变了原意;同时依据“这个现实,是一些被称作“大婴孩”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屡遭挫折的重要原因”可知,原文说的是让一些“大婴孩”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屡遭挫折,而不是D项所说“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婴孩’化”,故D项还曲解原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如何提升公民辨识伪科学的能力”,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涉及到的具体措施,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提升公民辨识伪科学的能力,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央视内部调查显示,对《走近科学》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初中二年级以下学历的人”“文盲和高等教育是两个尖,大肚子的部分是初中学历者”,概括出要点(1):根据国民大众理解接受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普方式。 可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和图二,文化程度越高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比例越高,概括出要点(2)。 可依据材料二图三,公民通过不同媒介,尤其是互联网获取科学信息;还依据材料三第一段“互联网成为与电视同等重要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渠道,公民利用科普设施和参与科普活动的比例明显增加”,都可以概括出要点(3)。 可依据材料四第二段“一些简单逻辑推理以及基本科学常识是属于初高中学生就应该掌握的”“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今初高中乃至大学的一些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的编写不仅没有观照到逻辑和常识的框架,甚至与逻辑以及常识相冲突——如果不是反逻辑、反常识的话”,可以概括出要点(4)。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
|
录入时间:2021-02-19 09: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