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人文传统与思维模式·曹胜高》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是一种文化漫长的积淀,体现着这种文化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保存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方式、思考逻辑和认知途径.对早期人类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行,寒暑冷暖的变化,获取猎物的多少,部落之间的交换,都需要他们去认识、去理解、去描述。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他们不断丰富着表达方式、总结着表述经验,久而久之,便有了语言;再久而久之,便有了文字。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掌握。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理性的,这要用概念和推理来分析、来表述。另一是感性的,要靠直觉、想象和夸张来描述直接感受。尚处于童年时期的早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外在事物的表达,往往是朦胧的、混沌的,多采用象形的思维模式来记录对客观事物的印象。象形思维是采用立体的、带有描摹性质的方式来刻画对象的形态,来表达对外在世界的认识。 早期人类首先是用图画,而不是用文字来表现客观事物,是通过形象而不是概念来描述外部世界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刻画,除了装饰之外,可以看作原始人对外部世界的朦胧记忆,在这些图画中,原始人更多采用象形的方法来思维,他们开始用一些最具有代表性、能被普遍接受的刻画作为记录符号,这些符号逐渐成为交流的工具唐兰先生曾言:“最古老的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字总是用图画方式来表达意符的文字,”汉字的形成,正是史前刻画、绘图具象化的结果,其所采用的直观绘图方式来造字,延续了原始思维的图画意识,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更抽象、更理性的表达,最终通过增形孳乳形成了大量的汉字。 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符号刻画,是1960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的陶尊上的符号。文字学家对这个图案的解释各有不同,于省吾先生说是“旦”字,认为上面的圆形是太阳,中间的是云气,下面是山,表示太阳初起,是象形字。唐兰先生说是用阳光照耀着山火表示“热”,认为这是一种语义的意符文字。无论这个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其通过组合一系列物象来表达复杂的意思,比绘制单一物象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得多。 在图画表意向文字表意的过渡时期,这类符号应该很多,只不过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可以确定的是,汉字正是通过这类符号刻画的不断累积,所表达的意义逐渐凝固,通过特定的组合,形成了系统的文字。 通过绘图意识形成的象形字、指事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感性直觉;通过抽象而形成的会意字、形声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性思考;通过组合分化而形成的转注字、假借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通变整合。可以说,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维进程和历史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大篆到小篆,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的书写在不断简化,关键原因在于,我们抽象的能力越来越高,理性思维越来越深刻,可以从更简单的符号中,理解更为复杂的内容 在简化的历史趋势中,保持汉字结构、笔画和字体的基本稳定,是三千年汉字书写史的基本经验,我们可以通过识繁,来继承汉字的传统形态;通过用简,来面对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曹胜高《汉字中的人文传统与思维模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文化漫长积淀的成果,也是体现文化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的唯一途径。 B. 早期人类通过图画、形象来表达对外在世界的认识,采用的都是形象思维摸式。 C. 汉字是随着符号刻画不断累积、表意逐渐凝固、特定组合出现而形成的系统文字。 D. 汉字的书写不断简化,因而我们的抽象能力越来越高,理性思维越来越深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语言文字为论述对象,展现了人类由象形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过程, B. 文章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掌握有理性和感性两种方式,早期人类多使用后者。 C. 文章分析汉字形成的六种基本方式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展现了汉字的人文传统。 D. 文章列举文字学家对山东陶尊符号的不同解释是为强调其是最早的刻画符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早期人类对外在世界日积月累的观察,不断丰富表达方式、总结表述经验,就不会有语言和文字。 B. 对于汉字而言,它采用了直观绘图方式来造字,既延续了原始思维的图画意识,也形成了抽象、理性的表达。 C. 只有将中华文化的感性直觉、理性思考、通变整合体现在汉字中,才能展现中华文明的思维进程和历史智慧。 D. 近些年常有人提议恢复使用繁体字,而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识繁用简,既继承传统又面对发展。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汉字中的人文传统与思维模式·曹胜高》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也是体现文化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的唯一途径”错,文中只是说“体现着这种文化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B项,“采用的都是象形思维模式”错,原文是“多采用象形的思维模式”。 D项,因果倒置,原文为“关键原因在于,我们抽象的能力越来越高,理性思维越来越深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为强调其是最早的刻画符号”错。列举文字学家的解释的目的是论证刻画符号表现的内容丰富,进而展现文字的发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项,“只有……才”曲解文意。原文是“通过绘图意识形成的象形字、指事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感性直觉;通过抽象而形成的会意字、形声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性思考;通过组合分化而形成的转注字、假借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通变整合 可以说,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维进程和历史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
|
录入时间:2021-01-30 09:0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