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盛玉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 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C. 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 D.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论证汉语的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B.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 C. 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D. 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 B. 很多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C. 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 D. 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盛玉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项,“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在文中没有依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项,“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错误,由“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可知,作者并没有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也没有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的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A项,“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是受访者,不是“国人”,扩大范围; C项中“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D项中“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说法绝对,“不合乎表达规范”无中生有。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1.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2.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
|
录入时间:2021-02-20 09:2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