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雪里的乡愁·崔向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素雪里的乡愁 崔向珍 ①童年的冬天,总是昐望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经雪装扮过的世界是那么纯洁,那么耀眼。盼呀,盼呀,印象中总是在天将要黑透的时候,在空中积聚了一天的乌云终于托不住雪花的重量,大朵大朵的雪花便开始漫天飞舞。于是寒风裹夹着雪花,雪花追随着寒风,铺天盖地把眼前的世界朦胧成了一个白茫茫的整体。天与地,雪与风,都在无尽的苍茫中诗意地飘飞。大概因为雪是晶体的缘故吧,雪白得让人惊讶,叫人赞叹,我总觉得雪的素净远比雨的灵动要可爱得多。 ②童年的窗户是朴素的木格窗,贴了刷过油的毛绒绒的窗纸。夜晩院子里的雪越积越厚,透过晶亮的窗纸耀得满屋子明晃晃的,总让我想起“蓬荜生辉”这个美好的词语,这素净的雪光无数次挤进我家的茅草房,把用苇草编织的屋顶和贴满了报纸的土坯墙映照得银光闪闪,我躺在暖和舒适的火炕上,想着安徒生童话里王子的殿堂,觉得精灵般的雪花也是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希望的。 ③童年的记忆里,雪总是下得非常大,兴奋的童心总是难以入睡,院子里虽然没有竹子生长,但是院墙周围稀稀落落的小树上总有几根脆弱的树枝被雪压断,听到树枝断裂的声音,想象着大地上会铺上一层厚厚的软绵绵的地毯,内心格外兴奋。一个夜晚的时间,我家的大门就被雪堵住了。好在木门是往里开的,雪齐齐地堆在门口,父亲笑呵呵地拿了炒菜用的铁铲,把雪铲进大铁锅里。母亲在灶下点燃高粱杆,通红的火苗舔着锅底,雪慢慢融化,屋子里便升腾起最温暖的柔情。我偷偷跑到院子里玩雪的时候,就会看见母亲烧出来的那一缕炊烟正悠悠地飘散在清澈而湛蓝的天空中。烟熏的糯香在干净的空气里拥挤着,分明还有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柴草的味道。 ④充满诗意的雪花落地层叠之后,一个令人惊艳的世界便展现在千里冰封的沃野之中。漫山遍野的玉树琼枝形成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房檐下的冰挂挤挤挨挨,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草垛们头上戴的银色的蘑菇顶帽子熠熠生辉。被抽开一角露出柴草的草垛旁,麻雀们在结伴儿觅食,这些不惧寒冷的小小精灵叽叽喳喳地蹦跳着,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平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 ⑤到了夜晩,素雪、明月,把平日里单调而贫困的生活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哥哥总要吹响那支细细的竹笛。哥哥会吹的歌曲不多,《铃儿响叮当》是他最拿手的一曲。在欢快的笛音里,父亲和我们一起朗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或者背诵“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背诵到兴致浓烈的时候,父亲总会手舞足蹈起来,仿佛他是站在高山之巅,面对群山万壑一般的激情亢奋。虽然我们的普通话乡土味特别浓,诵读声也不整齐,但是有明月映雪,有笛音相伴,有父母的贴心呵护,我们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幸福,都要快乐的。 ⑥雪落雪融,月缺月圆,几十年的时光飞速地逝去了。现在的冬雪依旧会铺天盖地地飘飞,而月夜下冰清玉砌的故乡小院,却只能在乡愁的最深处无声地晶莹着。童年的素雪和明月裏着的那些悠悠的笛声和那些带有浓浓乡土味的诵读声,常常会走进我深夜的梦中,让我在无限眷恋的回忆中泪雨纷飞。 (选自2018年1月6日《射阳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童年时总期盼下一场大雪,因为在“我”看来,雪后的世界纯洁耀眼,漫天飘飞的雪花素净、灵动、可爱、充满诗意。 B. “我”家的茅草屋很简陋,但雪光一映照,不仅“蓬荜生辉”,还使“我”想到了王子的殿堂,可见雪带给“我”的是希望和美好, C. 文章记叙了取雪烧火化水的小事,这一细节充分体现充满爱的家庭生活的温馨美好,进而突出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的美好。 D. 文中描写了一家人在笛声中诵读诗歌的情景,体现出高雅、有亲情的精神生活,即便生活是贫困的,也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2. 赏析文中第④段的画线部分。 3. 本文标题为“素雪里的乡愁”,有人认为也可以以“童年的素雪”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素雪里的乡愁·崔向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①运用拟人手法使静景充满动感和情感,比如:冰挂挤挤挨挨,草垛们头上戴的银色的蘑菇顶帽子,麻雀们在结伴儿觅食,等等。②运用比喻手法使景物更逼真且充满诗意,比如将落满雪的草垛顶比喻成帽子,将玉树琼枝的雪后世界比喻成梦幻仙境。③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景物充满生机和活力,比如:在雪景中加亼麻雀们的蹦蹦跳跳、叽叽喳喳。 3. 答案示例一:我认可“童年的素雪”。①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内容是“素雪”。作者选取童年生活中有关雪的记忆,生动再现了下雪的情景及雪后的情趣。②从主旨上说,第⑥段是点明主旨的段落,从中可知作者表达的是对童年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因而题目中应该有“童年”这一信息。③从结构上看,童年的素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篇都围绕着童年的素雪展开。 答案示例二:我认可“素雪里的乡愁”。①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内容是“素雪”以及“乡愁”。前文重点描写童年生活中有关雪的记忆,后文重点表达无限的乡愁。②从主旨上说,第⑥段是点明主旨的段落,从中可知作者表达的是无限的乡愁之意。③从结构上看,素雪的乡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前面写素雪,后文表达乡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A项,张冠李戴,“灵动”是雨的特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能力。赏析景物描写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漫山遍野的玉树琼枝形成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草垛们头上戴的银色的蘑菇顶帽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玉树琼枝的雪后世界比喻成梦幻仙境,将落满雪的草垛顶比喻成帽子,生动形象地写出雪后世界的美丽。 “房檐下的冰挂挤挤挨挨”“草垛们头上戴的银色的蘑菇顶帽子”“麻雀们在结伴儿觅食”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冰挂挨挤,草垛们头上戴帽子,麻雀们结伴儿,这样赋予物以人的形态,生动形象,使静景充满动感和情感。 另外,文段还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静景,如,玉树琼枝、冰挂、草垛,也有动景,如,叽叽喳喳地蹦跳着觅食的麻雀。动静结合,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以及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回答标题的作用,往往从内容、主旨、结构等方面考虑。个性化解读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回答。 这道题目,无论是认可“素雪里的乡愁”还是“童年的素雪”,都要从文章的内容、主旨、行文结构上回答。譬如,回答认可“素雪里的乡愁”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从主旨上看,文章突出的是“乡愁”,写素雪之下的温暖、希望、兴奋、幸福、快乐,这些都是乡愁的具体情感。从内容上看,虽然描写的主要内容是素雪,但素雪只是乡愁的载体,作者要表达的是浓浓的乡愁而不是素雪。从结构上看,与文章第⑥段对乡愁的抒发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虽然文章主体部分是扣着“素雪”来写的,但是文章表达出来的却是浓浓的乡愁。如果回答认可“童年的素雪”作为文章的标题,也要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因为从内容上看,文章的大篇幅内容都在回忆“童年的素雪”以及“童年的素雪”带来的哀愁。作者选取童年生活中有关雪的记忆,生动再现了下雪的情景及雪后的情趣,这些都是童年的素雪带给作者的美好记忆。从主旨上说,第⑥段是点明主旨的段落,文章最后一句说,“童年的素雪和明月裏着的那些悠悠的笛声和那些带有浓浓乡土味的诵读声,常常会走进我深夜的梦中,让我在无限眷恋的回忆中泪雨纷飞”,从中可知作者表达的是对童年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因而题目中应该有“童年”这一信息。从结构上看,童年的素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篇都围绕着童年的素雪展开。 |
|
录入时间:2021-02-21 09:0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