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父亲·周海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 “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 1. 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时,作者结果父亲送过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在和朋友回着话,刻画了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多激动。 B. “老家距离城里不过两个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亲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不回家的行为表示内疚。 C. 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隔壁单独开一个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 D. 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友情谊,也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2. 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3.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隔壁的父亲·周海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隔壁的父亲就是标题,又是重要人物,其中隔壁有隔阂的意味。小说题目与主要情节一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也被题目揭示出来。反应主题与现实意义。都市人育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强烈的人性反差。 3. 父亲是一个非常疼爱孩子、善解人意、勤俭节约的好父亲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了解父亲。比如“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可见父亲是很想与儿子聊聊天的,且父亲说“就要两盘水饺”,这也就暗示父亲很节俭,他不可能一个人“浪费”那么多菜的,这也就为下文父亲退掉所有的菜而仅仅带走那盘水饺埋下了伏笔,而对于父亲的这些心思,作为儿子的“我”是不了解的。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既考查含义,也考查作用。第一问,考生可抓住“隔壁”一词,联系全文内容,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概括其含义。从文中来看,父亲与“我”一起“赴宴”,父亲在隔壁房间,“隔壁”一词,运用谐音,一语双关,“隔壁”既指自己与父亲的位置,又隐含着“隔阂”的意味,反映出父子之间的隔阂。第二问,在文中的作用,考生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隔壁的父亲”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小说极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标题即给出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主要叙述了作者为挽留父亲吃饭又要参加朋友饭局而与父亲达到协议——让父亲就在自己与朋友聚会的隔壁包间吃饭,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标题与这一主要情节一致;作者与父亲相距不远,但很少回乡下去看望父母,倒是让父亲来给他送烧饼,父子之间的情感明显是有了的“隔阂”,这是小说标题所揭示出来的;读者通过“隔壁的父亲”这一标题,似乎可以看透都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也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关强烈的人性反差,这些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章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然后找出描写“父亲”言行举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这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特点;如当知道儿子与朋友约好吃饭时,父亲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这表现出父亲善解人意的特点;如七月七给“我”送烙花,这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父亲”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如服务员说“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
|
录入时间:2021-02-22 09: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