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鱼的鳃·许地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鱼的鳃 许地山 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大队过去之后,路边闪出一个老头,头发蓬松得像戴着一顶皮帽子,穿的虽然是西服,可是缝补得走了样了。他手里抱着一卷东西,匆忙地越过巷口,不提防撞到一个人。 “雷先生,这么忙!” “唔,原来是黄先生,黄先生一向少见了,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 “可不是!”黄笑着回答他 两人不由得站住,谈了些闲话。直到黄问起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他才说:“这是我的心血所在,说来话长,你如有兴致,可以请到舍下,我打开给你看看,看完还要请教。” 黄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这老人家的兴趣是在兵器学上,心里想看他手里所抱的,一定又是理想中的什么武器的图样了。他微笑向着雷,顺口地说:“雷先生,我猜又是什么‘死光镜’、‘飞机箭’一类的利器图样罢?”他说好像有点不相信,因为从来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虽然说他太过理想或说他不成的人未必全对,他到底是没有成绩拿出来给人看过。 雷回答黄说:“不是,不是,这个比那些都要紧。我想你是不会感到什么兴趣的。再见罢。”说着一面就迈他的步。黄倒被他的话引起兴趣来了。他跟着雷,一面说;“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 “不敢打搅,你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我已经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 黄是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厅后面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 “这就是我最近想出来的一只潜艇的模型。”雷顺着黄先生的视线到架边把一个长度约为三尺的木箱拿下来,打开取出一条“铁鱼”来。他接着说:“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黄听了一套一套他所不大懂的话,也看不懂他的实验,再坐下想与他谈些别的。但雷的兴趣还是在他的铁鳃,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和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 “海军船坞于你这样的发明应当注意的,为什么他们让你走呢? “你要记得那是别人的船坞呀,先生!他们要的只是熟练工人。” “你为什么要辞工呢?” “说来,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研究潜艇,他们已经怀疑我是奸细,好在我机警,预先把我自己画的图样藏到别处去,我想,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 黄问:“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雷急急地摇头说:“中国的造船厂?不成,我所知道的一所造船厂,凡要踏进那厂的大门的,非得同当权的有点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 黄说:“我看你的发明如果能实现,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国里现在成立了不少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你何不也教他们注意一下你的理论,试验试验你的模型?” “又来了!你想我是七十岁左右的人,还有爱出风头的心思吗?许多自号为发明家的,今日招待报馆记者,明日到学校演讲,说得自己不晓得多么有本领,爱迪生和安因斯坦都不如他,把人听腻了。” 黄看看时表,随即站起来,说:“你老哥把世情看得太透澈,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我也知道,但有什么法子呢?这事个人也帮不了忙,不但要用钱很多,而且军用的东西又是不能随便制造的。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 雷说着,黄已踏出厅门。他说:“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 黄直盼着得到他的消息。过了好些日子,他才从一个赤坎来的人听说,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黄不觉滴了几行泪,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 (摘编自1941年2月《大风》半月刊)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雷先生发明“铁鱼的腮”为中心事件,将一件并不一定能实现的发明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 B. 雷先生在逃难时不慎将盛潜水艇的箱子掉入海里,他也不顾危险跳下去,表现了科学家视科学发明为生命的品格。 C. 小说叙事不以叙述事件、渲染情节为重点,而是极力描写个人的言行,塑造出极为普通却又厚重的人物形象。 D. 小说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为创作背景,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同时寄寓了作者“科学救国”的理想 2. “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3. 小说在塑造雷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铁鱼的鳃·许地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①雷先生的执著蕴含着极大的爱国热情。②批判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③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 3. ①抑扬手法(先抑后扬),小说开头雷先生不修边幅、举止怪异,随着情节推进一个痴心报国的安国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出来。②烘托手法(侧面描写),将雷先生置身于抗战这一背景 下,黄先生、社会各色人等对他的不同态度烘托他的执著。③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小说通过雷先生的动作语言展示其人物性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选项涉及手法、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多方面,要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字斟句酌细致推敲,以便发现问题。常见问题有: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遗漏信息、强加因果、时态错误等等。 D项, “寄寓了作者‘科学救国’的理想”错,原文信息有“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 “黄听了一套一套他所不大懂的话,也看不懂他的实验……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和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军备”“说来,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研究潜艇……预先把我自己画的图样藏到别处去,我想,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 “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 “我看你的发明如果能实现,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国里现在成立了不少高深学术的研究院,你何不也教他们注意一下你的理论,试验试验你的模型?” “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 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可见”算不上“科学救国”,因为在当时只是空想阶段,或者说只是蓝图愿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题干中明确了答题区域,即重点句子为“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提示了答题规范“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即要有文本中的例子。 首先看句子所在位置,处于结尾段的末尾句部分。位于文章末尾的作用有:(1)结构上总结上文呼应全文,首尾照应,或与题目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性格,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于是得出答案①主旨情感方面,雷先生的执著蕴含着极大的爱国热情,重点分析“所以要潜在水底”,表现了矢志不渝的牺牲精神。结合“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得出答案②含蓄委婉地批判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按照由浅到深的解答思路扩展范围综合本段以及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得出答案③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为“小说在塑造雷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明确了设题类别为“简析塑造形象的手法”,但一定要明确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样形象或者表现了何种性格,所以暗含两问:形象+手法。要做好这类题首要的是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理解欲扬先抑或对比反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解答此题手法一定要全面,不要只满足于刻画人物的手法。此类题的答题模板为:首先明确手法,全面准确;其次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照应手法并点明性格特征。 答案中①抑扬手法(先抑后扬),②烘托手法(侧面描写),③细节描写(语言、动作),为手法判断。 “小说开头雷先生不修边幅、举止怪异,随着情节推进一个痴心报国的爱国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出来”。“将雷先生置身于抗战这一背景下,黄先生、社会各色人等对他的不同态度烘托他的执著”“小说通过雷先生的动作、语言展示其执着坚守、忠贞爱国等人物性格”等内容属于简析部分,分别照应手法结合文本内容的分析。 【点睛】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例如: 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 :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 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2.反复 :“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第二个方面: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
|
录入时间:2021-02-22 09: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