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精准扶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 2013 年底中国还有 8249 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习近平指出,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1 日 “人才网”)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

这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

据了解,再有的农村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

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

有一个单身汉被确定为“五保户”后,不愿住进养老院,而要求政府给他无偿盖三间砖瓦房,不盖就动用上访手段。有一个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发后都是痛醉一番,没几天就吃光花光。

由于低保成了“福利”,人人都想“争”,加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对村干部误会很深,稍有不满意就找茬谩骂。同时,村民因为争抢低保矛盾尖锐,不仅影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庄的“精神贫困”。

(摘编自 2016 年 12 月 12 日“人民政协网”)

1. 下列关于对扶贫攻坚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扶贫开发攻坚是一项让老百姓“笑”的好政策,它可以加快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

B. “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习近平适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意义重大。

C.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不少人生活贫困,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巨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D. 目前,扶贫攻坚的关键是摸准对象,做到精准无误,让真正的贫困人口享受到实惠,最终帮助他们精准脱贫。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扶贫开发攻坚的重大意义,并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二分析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

B. 面对贫困不要有任何畏难情绪,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下定决心,善谋实干,就一定能摆脱贫困,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C. 精准扶贫出现了一“热”一“冷”的尴尬局面,政府期盼群众早日脱贫,而群众显得比较“淡定”,消极等待,希望不劳而食。

D. 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他们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其精神贫困。他们不思进取,没有荣辱感,缺乏自尊心,这是最令人担忧的。

E. 材料二中列举单身汉和李姓村民的例子,意在说明低保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含蓄地说明脱贫要靠实干、政府不养懒汉的道理。

3. 怎样才能让我国的贫困人口真正早日脱贫,走上富裕之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精准扶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AE

3. ①脱贫攻坚,首要任务是精神扶贫。应将精神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不能只给优惠政策。②适当调整低保政策。对特困群体不能兜底保障,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不能一味“等靠要”。 ③干群相互理解,确保通力合作。要调动群众自觉脱贫的积极性,而不是政府强压强逼。④摸清贫困对象,扶持“精准到位”。扶贫资金、扶贫物质、扶贫政策等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前两个分句意思倒置,应是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就一定能摆脱贫困”太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C 项,显得比较“淡定”的只是“一些群众”,而非全部;D 项,“精神贫困”的只是一部分人,其中不排除因身体或疾病原因致贫的。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题干中“怎样才能让我国的贫困人口真正早日脱贫,走上富裕之路”的要求。本文有两则材料,材料一重点论述国家在扶贫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就是“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材料二主要是论述我国在扶贫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我国的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就不远了。主要问题有(1)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2)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3)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4)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对村干部误会很深,稍有不满意就找茬谩骂。同时,村民因为争抢低保矛盾尖锐,不仅影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庄的“精神贫困”。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的措施就是扶贫的具体措施,可概括为②适当调整低保政策。对特困群体不能兜底保障,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不能一味“等靠要”。 ③干群相互理解,确保通力合作。要调动群众自觉脱贫的积极性,而不是政府强压强逼。④摸清贫困对象,扶持“精准到位”。扶贫资金、扶贫物质、扶贫政策等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录入时间:2021-02-22 09: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