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玉色·张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色

张玉

1942年冬,临沧出奇地冷,澜沧江上下起大雪,24岁的曾祖父从作坊回来,手脚冰凉。他回到家,曾祖母已经烧好一大盆滚水了,趁热再煮一小锅米线,细碎碧绿的葱花、晶莹雪白的米线,汤清线齐,他热乎乎地吃下去,暖身子。

那天半夜时分,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曾祖父的堂兄,前几年过河去了缅甸,在那里的赌石场做工,过年时才捎钱回来。

他的堂兄回来,是因为日本人打进来了。堂兄说:“绍田啊,跟我走吧,我现在在孙立人将军的部队,38师……孙将军要带我们去缅甸、印度,把小日本赶回去。”

曾祖父远走缅甸是那年腊月二十,天寒地冻,澜沧江静得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释放出冰冷的光芒,曾祖父喝了些白酒,在堂屋里生了许久,去厨房盛了一碗酸笋汤,喂一双儿女喝下,把碗放在桌上。

他搬过一个高凳,从房梁上取下一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昏暗的屋里顿时一亮。那是一条深紫色的玻璃底翡翠珠链,艳如春水,美若朝霞。长长的小粒珠链,108颗,细碎的珠子只有绿豆大小,但是颗颗精圆,打磨得莹润无比。这是身为琢玉匠的祖父从无数的边角料中挑出来,一颗一颗琢成的;链子下面坠着一块满绿的玉牌,只有小手指大,精雕细琢地刻着一对鸳鸯,羽毛纤毫毕现。曾祖父把珠链给曾祖母带上:“玉罕,我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你带着它们,好像我在你身边一样……还缺一副手镯、一副耳坠,我原想着做齐了再送你的……”

曾祖母拉着两个孩子将丈夫送出镇外,曾祖父深吸一口澜沧江上清冷的空气,自言自语:“多美啊,我的家。”他又回头嘱咐妻子:“柴火要烧得旺哪,快过年了,烧得旺,明年才好过呢。等开春我兴许就回来了,明年我和你们一起过泼水节。”

明年,曾祖父没有回来;后年,他还没有回来;大后年……抗战胜利是1945年,他离家已有3年了,杳无音讯。曾祖母把院子临街的厢房开了一间小店,给街坊邻居做衣裳维持着生计。

每年冬天,家中的炉火都烧得很旺,可曾祖父始终都没有回来,也没有音讯。日子一天天过去,曾祖母把老人们都送了终,又拉扯儿女长大成人;她有了儿媳、女婿,有了外孙、孙子,然后孙子孙女也有了儿女,我的父亲是她的小孙子,我在80年代出生,是她最宠爱的曾孙女。这一年,她已年过花甲,她的丈夫离开她整整40年了。

上世纪末,我家搬到市里,想接了曾祖母到家里住,她执意不肯,要留在小镇度过余生。她说她要等曾祖父回来,如果他回来我不到她怎么办呢?

2005年,我带男友回到嘉禾镇去见曾祖母。到达时正是腊月二十,小镇很冷,天早早地黑了。

院落外的山茶树上挂着一对红灯笼,它们随风摇着,温暖喜庆,提醒我们快过年了。西南边陲的嘉合镇民族众多,各有各的年节。因此虽然年关将至,小镇也没有多少年味,只有我的曾祖母,年年都挂着灯笼等候良人归来。

堂屋里有一台很大的电视,是几年前我父亲买回来的,曾祖母终日开着它,说屋里有声音,热闹些。

晚饭是酸笋汤,清亮的汤水没有一点油星,上面飘着一些切碎的雪里红,雪白的笋丁在下面隐现,绿白相间如翡翠,我小口小口喝着,笋汤清香异常,洋溢着满满的年的味道,曾祖母爱怜地看着我,看着男友,絮絮地说:“那一年也是这一天啊,你太爷爷喝了一碗笋汤,还喂你爷爷和老姑喝了一碗……”我知道她是把我们当作她当年的小儿女了,我抬头笑一笑。

吃了饭,我们在炉前围着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特辑里,播放的是中、印、缅二次会战纪录片,并有字幕在滚动:会战情况,日军在我国南部所犯的滔天罪行,一长串死难者的名单。我看到曾祖父的名字,流水样漂移着,消失在无数名字中间。

我看向曾祖母,她神色平静,我的心落了下来:没事的,她是傣族人,不识汉字。

曾祖母是在一个多月后去世的,离泼水节不远了。地的遗物存放得很整齐,衣服都在柜子里,重要的东西分门别类地装进一个个小箱子,在一只黄杨木匣中,我翻出一本泛黄的账册,一幅一尺见方的小像,还有一大叠零碎的字条。

账册是我曾祖父玉店的流水,上面有往来账目,账目之后是他的签名:林绍田。

小像是他画给我曾祖母的礼物,画中的少女娉婷而立,左下角是曾祖父的字迹:“爱妻玉罕小影,林绍田辛巳苦夏手绘。”沉静的中锋运笔,清秀无比。

我又翻了那些零碎的字条,上面全部是三个字:林紹田。那却不是曾祖父的字迹,是一笔稚拙的字,起初是不连贯的,每一笔都歪斜细弱,后来就流利了,渐渐像方块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节多次写到澜沧江的“冷”,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也暗示了小说的社会环境,渲染了因残酷的战争而带来的悲剧氛围。

B. 小说以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较完整地讲述了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原本平静度日的他们,面对战争带来的危机,毅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C. 曾祖父送给妻子的珠链,虽都出自边角料,但“颗颗精圆”“莹润无比”,一则表明曾祖父家境并不殷实,二则表明他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D. 小说以插叙方式交代了曾祖母的遗物,黄杨木匣的遗物表明曾祖母其实认识曾祖父的名字;正是在最后的牵挂消失后,她才选择坦然离世。

2. 小说中曾祖母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 小说以“玉色”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折。

下载Word版试题
《玉色·张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忠于爱情。因为丈夫一句“和你一起过泼水节”的约定,60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守候;当孙辈想接她到城里时,她执意留在小镇度过余生。②顾全大局。当堂兄约丈夫一起“把小日本赶回去”时,她无怨无悔地送丈夫踏上征程。③隐忍坚强。丈夫不在的日子,她开店“给街坊邻居做衣裳,维持着生计”;“把老人们都送了终,又拉扯儿女长大成人”。   

3. ①“玉色”本指曾祖父送给曾祖母的玻璃底翡翠珠链,艳如春水,美若朝霞。②曾祖母名“玉罕”,玉如其人,“玉色”象征着曾祖母如美玉般光辉的人物形象,美丽而端庄、善良而坚强。③“玉色”象征着曾祖父和曾祖母的爱情如玉石般纯洁。④“玉色”的纯洁还象征着曾祖父与曾祖母的赤子情怀,即牺牲儿女情长,求得天下太平。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小说以插叙方式交代了曾祖母的遗物”错误,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而文中的相关内容“我看向曾祖母,她神色平静,我的心落了下来:没事的,她是傣族人,不识汉字。曾祖是在一个多月后去世的,离泼水节不远了。地的遗物存放得很整齐……”从对曾祖母的遗物的记叙方式来看,应该是顺叙。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曾祖母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文中来看,曾祖母60多年一直遵守丈夫“和你一起过泼水节”的约定,执意留在小镇等待可能回来的丈夫。由此可以看出曾祖母忠于爱情;而从她无怨无悔地送丈夫出征,“把小日本赶回去”,可以看出曾祖母顾全大局;丈夫不在的日子,她靠开店“给街坊邻居做衣裳,维持着生计”“把老人们都送了终,又拉扯儿女长大成人”,可以看出曾祖母隐忍坚强。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玉色”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折”,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玉色”,这是以物象为题,“玉色”本指曾祖父送给曾祖母的玻璃底翡翠珠链,“艳如春水,美若朝霞。长长的小粒珠链,108颗,细碎的珠子只有绿豆大小,但是颗颗精圆,打磨得莹润无比”。文中曾祖母名“玉罕”,玉如其人,“玉色”象征曾祖母如美玉般光辉的人物形象,也象征着曾祖父和曾祖母如玉般美好的爱情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高尚品质。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鉴赏艺术特色题,须了解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要做好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录入时间:2021-02-23 09: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