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许纪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 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半导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的。因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B. 自西周的分封制而来的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 C. 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 D. 个人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与天理打通,与天下打通,达致“平天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 B. 第二段借助一些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一体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C. 通过辨析“天下”的两种含义,论述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 D. 文章首尾均提到了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关系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为基础,可见一旦礼崩乐坏家国将分崩离析。 B. 董仲舒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表明政治伦理化更为明显。 C. 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因而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 D. 儒家”致良知”是指在从事家国公共事务的道德实践中实现良知,要领悟更要践行天理。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许纪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分析错误,原文是“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其中“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 B项,“礼乐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偷换概念,原文是“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可见“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的是分封制; D项,“个人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与天理打通”分析错误,原文是“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可见文中的“天下”有两种含义。另外“必须”过于绝对,人若有良知,便可“直接与天理打通”。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对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A项,“可见一旦礼崩乐坏家国将分崩离析”推论不当。原文中有“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
|
录入时间:2021-02-23 09:4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