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刘白羽》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窗 刘白羽 今年,我书房的北窗上一片碧绿,愈到秋天绿色愈浓,现在简直成了一个可爱的碧绿世界。在一日繁忙之后,我常常站在窗前,看着那豆蔓瓜藤,绿叶扶疏,清风微拂,充满生意。这时,我记起泰戈尔《吉檀迦利》中的一句诗:“我衷心欢畅,吹过的风带着清香。” 但,这种欢畅每每使我回想到春天。随着冰雪的消融,地皮潮得黑糊糊的,泛着一种泥土的气息。又过了一些时日,太阳光发烫了。我窗外的这片小园中,充满一种劳动的音乐声响。铁锹锵锵响,孩子们欢喜地叫喊着,迈着小腿奔跑着……今年比往年还热闹。我记得当人们把种子撒在泥土里时,同时撒下了多少希望与多少幻想呵!而后,我在昼长人静之时,似已习以为常,总要从窗内看一看,看嫩芽是否已经突破地面。那时,我总看到一个孩子——就是下种时,沾了两手泥巴、闪着笑嘻嘻面孔的那个孩子,独自蹲在那儿。他有时甚至用手指挖掘土壤,好像想使一把劲儿,让茁壮的嫩芽快快成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可是我的窗外还是一片荒凉。因为春早,植物虽然发了芽、吐了叶,尽管孩子们经常灌溉,但总是病恹恹地显得有点黄瘦。那时,那个孩子的漆黑的眼珠里露出一种怎样焦虑的神色呀!这是大人才有的失望与担忧。我从窗里望着他,他蹲在那儿看着那些可怜的植物,我感到一种难堪的寂寞。后来,有一阵,我突然陷于忙碌的会议生活之中,连桌面上的书报文件都堆得像个小山,自然也就把小园中的事情忘掉了。窗玻璃上还是亮光光的,一丝绿意也没有。天气却不知不觉炎热起来,夏天就这样来到了。一个闷热的星期天中午,我打开玻璃窗,希望从铁窗纱外透入一点凉意。我从书架上顺手取了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坐在窗下翻阅,渐渐地,我就沉醉于这奇妙无比的叙述之中了。我觉得达尔文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诗人,特别是谈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由于幸福或悲哀怎样激发出眼泪,他引了荷马的《奥徳赛》中描写奥德修斯回国,他的儿子忒勒马克斯怎样“站起身来,带着眼泪贴近在他父亲的胸膛上”,他的妻子珀涅罗珀怎样“从她的眼睑上流下滚滚的泪珠,她站起来扑向自己的丈夫”……这时,忽然一阵簌簌簌簌的声音响起,我还没有分辨清楚是什么声响,但一种模糊的清凉的快感已充溢在我的心间。我向窗外看时,才发现是雨点落在肥大的嫩叶上,“扑嘟——扑嘟”地发响呢!我欢喜极了。原来在我不注意时,种植的瓜豆已经长大了,那瓜藤似向我表达欢欣,把淡绿色的须蔓轻轻伸到窗纱上摇荡。这时,乌云滚滚,凉风习习。而后多雨的季节便到来了。农民有一句生动的话,说:庄稼在迎风长着呢。不久,我的窗上便为绿阴所遮满了。不过,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那一双孩子的黑溜溜的眼睛,也许他在植物艰难生长时才最关心,现在可能已经把兴趣转移到湖边,去钓鱼了吧? 谁知从这小小的碧绿的浓阴的世界里,我却发现了一个新的奇异现象。问题出在那许多株向日葵身上。靠院落北边朝阳之处的几株,长得一人高便展开了金黄灿烂的花瓣,可是靠院落南边,我窗外的十几株却不开花,只是一味地向上,向上。特别是其中一株,似乎“得天独厚”,茎子长得竞有茶杯粗细,叶子也像蒲扇一般肥大,让你感到它身子里充溢了碧绿的生命汁液,只是总不开花。于是,这又吸引我每天来注意了。尽管会议生活占去许多时间,但出去或回来时,总得瞥上一眼。也许这株向日葵自有它的凌云壮志吧!渐渐我的眼界为屋檐所限,看它时似乎在一棵大树下,只感到碧绿盈盈,而看不见树顶了。这时我忽然想到:它拼命钻天地长,是在竭力超出这南屋遮着的阴凉,超过屋檐去寻找太阳。于是,我打开窗门探身出去一看,果然在超出屋檐之后,这株向日葵的金黄花瓣怒放得简直像火焰一样,而花盘起码有一个面盆那样圆大。我惊喜极了。我知道它是在寻找阳光的过程中把自己生长得如此茁壮,如此高大。而今我的窗上依然一片浓绿,但你细看时,这株有凌霄之志的向日葵的叶子有点发黑,而低垂的花盘已经结满了棕色的葵花籽,一切沉甸甸的,成熟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除了以充满生机的秋景烘托外,还引用了泰戈尔的诗句。 B. 文章叙写了植物从秋经冬、春、夏,再到秋的生长过程,再现了自然生命的轮回。 C. 文章写孩子们在小园中活动的场景注重点面结合,而且“点”的描写十分细腻。 D. 文章描写了作者因植物春天的黄瘦而焦虑到夏天的绿意盎然而欢喜至极的心情变化。 2. 文章写到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的相关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靠院落南边”的“向日葵”?请说明理由。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绿窗·刘白羽》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①写到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的相关内容,为了突出幸福或悲哀怎样激发出眼泪的观点;②引出下文,忽然看到雨点落在肥大的嫩叶上,瓜藤把淡绿色的须蔓轻轻伸到窗纱上摇荡,我欢喜极了,这也是一种幸福,这与写到的达尔文的内容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③使上下文联系更加紧密,丰富了全文的内容;④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之情,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3. ①与靠院落北边朝阳之处的向日葵形成对比,突出靠院落南边的向日葵不向阳,尽管条件不好,但还是一味的向上生长,甚至超过屋檐去寻找太阳,写出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②与前文“我记得当人们把种子撒在泥土里时,同时撒下了多少希望与多少幻想呵”相呼应,靠院落南边的向日葵从身子里充溢了碧绿的生命汁液到低垂的花盘已经结满了棕色的葵花籽,这是收获,它象征了希望和美好;③升华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有凌云壮志,还要为之努力奋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文章叙写了植物从秋经冬、春、夏,再到秋的生长过程”,原文并没有写冬天植物的状态;“再现了自然生命的轮回”原文没有,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部分内容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答出“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的相关内容的作用”,注意散文的特征“形散神聚”,所有的内容都指向“神”即文章的主题,此文主要写“绿”,因此这一情节从内容上展现突出幸福或悲哀怎样激发出眼泪的观点;引出了作者看到雨点落在肥大的嫩叶上,瓜藤把淡绿色的须蔓轻轻伸到窗纱上摇荡的时候,欢喜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之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有关描写内容(物象)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分析作者为何着重描写某一物象时,可联系该物象的特点,该物象与文章人物形象、主题之间有何关系,物象描写是否有烘托作用等,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原文“靠院落北边朝阳之处的几株,长得一人高便展开了金黄灿烂的花瓣,可是靠院落南边,我窗外的十几株却不开花,只是一味地向上,向上。特别是其中一株,似乎“得天独厚”,茎子长得竞有茶杯粗细,叶子也像蒲扇一般肥大,让你感到它身子里充溢了碧绿的生命汁液,只是总不开花”可知,靠院落南边的向日葵形成对比,突出靠院落南边的向日葵不向阳,但还是一味的向上生长,写出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原文“我记得当人们把种子撒在泥土里时,同时撒下了多少希望与多少幻想呵”可知,前后呼应,靠院落南边的向日葵结满了棕色的葵花籽,这代表了收获,它象征了希望和美好;进而凸显了全文的主旨的作用。 【点睛】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
|
录入时间:2021-02-23 10:1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