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凝聚优势再出发·刘大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普及使文化传播进入媒介融合新阶段。口语、表情、动作、文字符号、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这些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媒介形态,如今共性地同处一个时空当中。新的媒介语境下,文学生态相应发生改变。这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文学会被取代?如何重新认识文学的价值?文学如何走向未来? 文学最初在歌乐舞一体的劳动、仪式、游戏等活动中产生。《诗经》、古希腊史诗、希伯来神话等,都属于这类综合性表述。20世纪以前,文学还是包含不同类别的“杂文学”。20世纪以来,现代“纯文学”观念使文学专门化为以美为中心的艺术门类。具体来说,就是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为主导体裁,以模仿、再现、表现等为基本技法。这套现代文学观念,在当代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作用之下正逐渐发生变化。 当下文学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类型文学与严肃文学的互动,比如双雪涛、郑执的“东北叙事”,徐皓峰的武侠书写,刘慈欣、李宏伟的科幻创作,显示出侦探、武侠、科幻等类型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现实的多维度认识,催生出从文学期刊到自媒体公众号上的非虚构写作潮流;多媒体正使全民创作与阅读成为可能,并日益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学生活形态。可以看到,文字表达、纸质出版的方式仍在延续,同时“讲故事”的文络写作以及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影音图文综合性表达之中。口头文学再次复兴,书面文络文学方兴未艾,它们并没有非此即彼地取代对方,而是在融媒体中共生共存。 文学生态的整体性变迁,具体表现在文学四个关键性要素的变化之中。一是外部世界。我们身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不仅包括传统文学语境中所要模仿与表现的“客观物理现实”与“主观心理现实”,还增加了由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这21世纪四大前沿科技所造就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比如穿戴式设备、人工智能等,正在发展出一种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多重现实。二是创作主体。文学创作者不再仅仅是某个孤独个体或者少数天才,创作大门向更广范围的人群敞开。三是创作工具。纸笔之外,在电子终端设备上的阅读与写作越来越多。从口语表达到文字书写,再到电子技术,语词处理方式的嬗变,不仅影响语言艺术样式的演变,还决定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抒情风格与审美趣味的不同,带来作品形态的多样性。四是传播媒介。与发表平台、流通渠道密切相关,读者、受众、消费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即时参与到互动和反馈过程中,从而发挥其在文学生产与评价过程中的能动性。 当代文学正在遭遇来自新媒体文艺、人工智能写作、文学接受方式革新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技术与工具理性并不能取代人文、经验、情感与价值理性,并且科技与人文可以相互融合与转化。伴随媒介与科技革新,现代以来的“文学”疆域不断拓展,从“存文学”向“杂文学”“泛文学”“大文学”发展。与此同时,体裁的“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被越来越多的跨界文类突破,审美观念与风格也不再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理论所能涵盖。这都相应地引发对于当下文学功能与价值的思考。 (摘编自刘大先《文学凝聚优势再出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形态下,各种媒介形态同处一个时空当中,促使文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B. 当下文学已经从以前的包含各种类别的“杂文学”转变成以审美为中心的“纯文学”。 C. 在当今媒介融合新阶段,文学的疆域不断拓展,表现出多种文学形态共生共存趋势。 D. 创作大门向更广范围的人群敞开,导致创作主体多元化,严重影响文学作品的质量。 2. 下列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明新的媒介语境的特点与影响,并提出三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B.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分析了当下文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C.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有力支撑作者的论点。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结尾逐一回答了首段提出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古希腊史诗、希伯来神话都属于歌乐舞一体的综合性表述,它们还不是以审美为中心的艺术作品。 B. 读者、受众、消费者可以即时参与互动和反馈,发挥能动性,这是文学生态发生整体性变迁的表现之一。 C. 作品形态的多样性,是互联网普及,文化传播进入媒介融合新阶段及文学创作工具多样性、新颖化的结果。 D. 当代文学正在遭遇多方面的挑战,文学体裁、审美观念与风格都在发生改变,这将削弱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文学凝聚优势再出发·刘大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促使文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理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新的媒介语境下,文学生态相应发生改变”,所以是文学的生态相应发生改变,并非文学本质发生改变。 B项,“当下”错。原文“这套现代文学观念,在当代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作用之下正逐渐发生变化”表明“当下”文学观念又发生变化了,纯文学观念也要过时了。结尾段说:现代以来的“文学”疆域不断拓展,从“纯文学”向“杂文学”“泛文学”“大文学”发展。 D项,“严重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质量”无中生有,文章只写了“二是创作主体。文学创作者不再仅仅是某个孤独个体或者少数天才,创作大门向更广范围的人群敞开”,并无“严重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质量”的信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项,“结尾逐一回答了首段提出的问题”分析错误,首段提出了三个问题:文学会被取代?如何重新认识文学的价值?文学如何走向未来?结尾只回答了首段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但技术与工具理性并不能取代人文、经验、情感与价值理性,并且科技与人文可以相互融合与转化。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项,“这将削弱文学的功能与价值”推断错误,文章的表述是“……这都相应地引发对于当下文学功能与价值的思考”,但并未说“这将削弱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故选D。 【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
|
录入时间:2021-01-30 11:4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