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张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擅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錦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批;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

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題的思考,与传統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知识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逐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遂漸转变为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

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国家理论成为人们从理论探讨与救亡实践来更新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资源,并使之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而忧患意识则始终贯穿其中。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就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的一次自救。这也是中国近代国家的开端,中国人以此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

通过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两者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稳定时期,忧患意识和家囯情怀共同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支持国家社会建设的作用。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起个体以身报国的态度和担当,释放出巨大的凝聚カ,鼓舞全体民众共赴国难。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阶层多级化,全球党争白热化的今天,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需要以更加深沉的忧患意识、清晰的责任意识与远见来凝聚共识,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倩《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为社会稳定、国家认同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是鸦片战争后人们忧患意识不断更新和转变的重要原因。

C. 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情感认同,促使了人们在对外御辱中民族情感的觉醒。

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社会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但人们对民族前途渐趋理性思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了忧患意识和家囯情怀的“近代互构”,并从三个方画对其进行了论证。

B. 文章论证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突出了两次战争对近代人们家国情怀的重要影响。

C.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近代家国情怀的复杂性,论证了其复杂性对社会变革的危害。

D. 文章以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例,论证了忧患意识的积极作用,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传统忧患意识相较,对近代历史的影响,近代忧患意识内涵更丰富,更具活力。

B.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使得感性且单一的传统家国情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C. 习近平主席讲话曾引用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其情感认同与文章是相通的。

D. 社会发展日益复杂,我们要敢于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忧患意识也应与时俱进。

下载Word版试题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张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为社会稳定、国家认同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偏概全:“为社会稳定、国家认同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限于社会稳定时期;

B项,“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是鸦片战争后人们忧患意识不断更新和转变的重要原因”因果颠倒,如第四段段首观点“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和后面“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句;

C项,“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情感认同,促使了人们在对外御辱中民族情感的觉醒”逻辑错乱,第四段说的是“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逐渐转变为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

D项,相关内容见第四段,“‘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符合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

C项,“其复杂性对社会变革的危害”错误,从文中来看,只有其保守性的一面形成了重重阻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使得感性且单一的传统家国情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强加因果,传统家国情怀“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其自身的原因,不是“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导致。

故选B。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2-23 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