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活万水流际·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激活万水流际 ——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 “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白城昔日民谣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 它是如何从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成为大地上的奇迹的? 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水,是吉林西部多年来苦苦不得其解又不得不解的难题。怎样管水?怎样用水?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智慧与胆识的科学命题。 白沙难,“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起点。在这里,自北而来的嫩江水被提升进入上百公里的沟渠,一路流向城市,流向灌区,流向湿地。 流动的水让这片土地滋润起来,生动起来。 嫩江,蒙古语为碧绿的江,这个充满绿意的名字承载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绿色梦想。 站在嫩江之畔,遥想当年,这片土地的景色全然与干旱无关。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依然水草丰茂,湿地众多。在八百里瀚海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向我们述说着这里过去独特的生态系统:丰水期,地上水蓄满湖泊泡沼;枯水期,地下水默默滋养大地农田。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天与地之间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深秋的莫莫格,眼前的美景似乎在证明着生态“回归”。成千上万的白鹤、天鹅、大雁、野鸭在天空翱翔,在水波中跋步,在苇海间穿行…… 向南100多公里以外的向海,是另一番繁茂景象:湖上水鸟低飞,岸上黄榆静立,苇荡芦花飞扬…… 这一派生机盎然,很难让人想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的向海和莫莫格两大湿地,此前一度濒临枯萎。 “湿地又‘活’了过来!”在向海水库一场闸,从向海水库放出来的清水沿着幸福渠浩荡远去,它们的目的地兴隆水库此前曾经干涸了12年。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手指幸福渠激动地说:“通榆县历来在白城最早,降雨最少。据观测,今年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平均降水量现在已接近500毫米,没有‘河湖连通’工程这绝对不可想象。” 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白城累计为向海、莫莫格补水6亿多立方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 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到河湖连通、治水用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引水为赢,有水则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吉林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 “河湖连通”工程的先行先试让白城尝到了甜头。 景美了,人也乐了。“河湖连通”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生态富民”工程。 在向海雁鸣湖,数万只本地独有的“向海雁”掠过水面低飞,蔚为壮观。这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利民村村民崔本军养雁的“大本营”,他是七八万只大雁的主人。“一只雁养4个月就可出售,去了成本,利润200元没问题,养100只就能挣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农民跟着养雁,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 两年时间,白城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今年渔业产量预计3.3万吨,是14年来最高产量。 “风沙小了。”这是白城市林业局副局长肖凤祥直观的感受。 “草原的草平均高了2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鹰多了,治鼠不用放药。” 2013年白城全市平均降雨量459.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75.9毫米,今年降雨量有望超过500毫米。2013年白城全市地下水平均上涨1.02米,预计粮食产量82亿斤,是历史最高产量。 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年增产之后我们不仅要问:下步向哪里要增产? 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西部!前提是: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希望的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吉林西部未来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生态环境改善,西部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将转变为巨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吉林西部走生态之路,既是解困,更是升级;既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②本文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主标题“一水激活万水流”形象生动,前后两个“水”的含义有所不同,前一个“水”取其本义,后一个“水”是取其比喻义。 B. “河湖连通”工程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发展战略,而本文是一篇重大主题深度报道,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C. 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这是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有利于人们了解“河湖连通”工程。 D. 本文报道方式大胆创新,开头引用民谣,语言通俗易懂,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契合主旨,有地方色彩,极富个性色彩。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总中斗是义词 A. “河湖连通”曾是一个梦想,从战略构想到实施是一个奇迹。吉林西部终年缺水,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有智慧和胆识。 B. “嫩江”蒙古语含义是碧绿的江,承载着人们的绿色希望,因此,“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就是引嫩江水进入白城。 C. “河湖连通”后,嫩江江畔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D. 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如“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等等,表达准确、严密,更具说服力。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水激活万水流际·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范围有标题内涵、内容概括、文章特色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四个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再结合文本分析正误。 D项,“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错误,从文中来看,开头引用的民谣是“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这应是表现了白城干旱缺水的状况。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范围有词语内涵、内容概括、文章特色以及说明方法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四个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再结合文本分析正误。 A项,“吉林西部终年缺水”错误,文中说的是“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 B项,“因此”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嫩江”的蒙古含义与“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就是引嫩江水进入白城并无绝对的因果关系。 C项,“‘河湖连通’后,……”,从文中来看,这些不是“河湖连通”后的景象,而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景象。 故选D。 |
|
录入时间:2021-02-24 09: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