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生态道德教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含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生态道德究竟能够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为人们所信奉和遵循,主要取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道德教育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各民族的生态意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危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但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去进行综合、全方位的建设。同时,我们应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途径,把生态道德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可以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实践活动、宣传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图片资料、宣传手册等途径,向人们宣传生态道德教育的知识,把生态道德教育寓于生活中。

(摘编自邱江辉主编的《生态道德读本》)

材料二:

《续梦大树杜鹃王》将大自然文学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刘先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下,从走进山野到走向海洋,从探险动物到描绘植物,从虚构故事到实地体验,从反映自然到反思人类,从动物学、植物学到博物学的自然书写中,传达了生态学、文化学、人类学的哲理情思。刘先平说,他在大自然中跋涉40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面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坚信只有以生态道德修身,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和谐之美是大自然文学的最高境界。大自然文学就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美学。云南腾冲的高黎贡山无人区,屹立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千年大树杜鹃王,这是大自然的和谐之作。刘先平以“美的心灵”观照自然,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来自自然,自然不仅供给人类生存的物质,还满足人类更崇高的精神需求。赏心悦目的自然美,给人以认识自然、感知自然的快乐;自然法则规范人类行为的道德美,要求人类的一切行为必须遵守生态道徳;生态道德维系着人与自然的血脉关系,开放出人与自然命运紧密相连的和谐之花。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西方生态伦理学流派的出现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它提出了全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这成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柱。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他说:“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最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

良好的生态是文明得以繁衍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一生态,文明将被摧毁。美国学者弗卡特和汤姆·戴尔发现:“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了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他们发出了这样的警告:“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

良好的生态,需要人类树立环境伦理观念。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说:“假使没有一个环境伦理来保护社会的生物基础及农业基础,那么,文明就会崩溃。”

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徳观念出发,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生态责任教育、理性消费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等,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自觉遵守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与保护生态环境相一致的道德文明习惯。

生态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养成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污染和浪费,真正做到人类与自然互利互惠。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成为人们普遍信念的基本道德规范。

B.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因此需要整个社会去进行综合、全方位的建设,需要采用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育方式。

C. 作家刘先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下,创作了《续梦大树杜鹃王》等多部作品,传达出生态学、文化学、人类学的哲理情思。

D. 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观念等,以期能互利互惠。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德教育的力量显而易见,只要全民加强了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了生态意识就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危机,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

B. 生态道德教育,不能停留于口头或书本或理论上,而应该跟日常的具体生活紧密相连,寓生态道德教育于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C. 在作家刘先平眼里,生态道德既意味着人们应认识到人类来自自然,还应认识到自然给人类提供生存物质,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D. 西方生态伦理学流派提出的全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自然观,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成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柱。

3. 以上三则材料中,《生态道德读本》《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介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生态道德教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A   

3. ①《生态道德读本》侧重介绍什么是生态道德和生态道德教育,强调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及要求;②《光明日报》侧重介绍刘先平的作品,强调大自然文学的内涵及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③《中国教育报》,侧重介绍生态教育的理论基础,突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目标。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成为人们普遍信念的基本道德规范”是错误的。由原文“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含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可知,还有“对人们的行为发生影响”。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只要……就”说法是错误的。条件关系不当,太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材料一说到生态道德的含义,然后由生态道德引出了生态道德教育以及生态教育的意义,第二段说到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和方法。材料二介绍刘先平的作品《续梦大树杜鹃王》,第二段强调了大自然文学的内涵及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材料三说到西方生态伦理学流派的出现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介绍了生态教育的理论基础,然后又说到良好的生态是文明得以繁衍的基础,需要人类树立环境伦理观念。最后又说到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2-24 0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