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马晓红》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家 马晓红 ①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 ②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③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 ④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 ⑤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的县城。 ⑥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⑦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 ⑧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 ⑨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 ⑩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 ⑪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 ⑫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 ⑬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 ⑭画的内容很是奇怪—— ⑮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⑯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 ⑰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 ⑱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 ⑲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⑳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㉑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 ㉒ “老人家,你画的是……”看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㉓ “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象了。” ㉔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㉕ “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 ㉖ “你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㉗他不置可否,开始收画架。 ㉘ “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 ㉙老人停了手,看着我。 ㉚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㉛ “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 ㉜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还在不断扩张。” ㉝ “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远去了。 ㉞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东西吧。 ㉟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 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㊲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 (选自《玉融文学》2018年第1期) 1. 第㉝段“‘是该觉醒了’”中的“觉醒”的含义是什么? 2. 文章在描写画家作画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 试探究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画家·马晓红》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是该觉醒了”中的“觉醒”的含义是:①醒悟、觉悟,南山先生的自我醒悟。②城市快速发展应当要给青山绿水田园乡村留出空间。③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留住乡愁的矛盾。 2. ①肖像、神态描写,“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写出了画家的专注与执着。②语言描写,“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写出了画家对城市过度发展的担忧。③动作描写,“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写出了画家对青山绿水的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 运用了拟物与排比的修辞手法。“爬”字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生活历程,写出了“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作出的努力与奋斗。而四个“爬”字连用,则构成了排比,使得语句整齐而有力,优美而生动,使读者倍受感染。 4. 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画家对城市盲目发展的担忧,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而富有启发性的主旨:我们在城市化的建设中,不能只想着城市的现代化,还应建立保护青山绿水的机制,让那些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得到保护和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这一思想意义有着深远的启示,尤其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快车道的时刻,我们理应加强对青山绿水的保护,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让我们所生活的空间更加得和谐美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上文写“小小的山城还在不断地扩张”,意在说明城市的盲目发展,让山城的青山绿水田园乡村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告诫城市发展的建设者们理应引起注意并加以重视。南山先生作为海外游子,他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又有留住乡愁的美好愿景。现实让他醒悟了,对此,他作出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据此可整合出“觉醒”的含义。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解答此类题要熟练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中正面描写有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身着长袍”写的是老人的装束,点出了他的身份与众不同;“满头白发”写的是老人的肖像,可以看出老人饱经风霜,也预示着老人“海外游子”的身份;“专注”一词写画家画画的神态,体现了画家的认真与执着;“可惜家乡变了”是老人的话语,是老人醒悟之后的反思,体现了画家对城市化盲目的发展的担忧;“欣赏”一词写的是老人的动作,写出了老人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体现了画家对过去生活的向往。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明确常见的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反复、设问、反问等。从文章来看,第②主要写“我”的人生历程,从山村到城市的奋斗历程,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用了“爬”这个这眼来展现“我”的成长历程,这样就显得形象而生动,真实而可信,同时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心灵感染;而四个“爬”字连用,自然又构成了排比,这样,使句子整齐而有气势,且优美而富有表现力,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美丽。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意义的探究。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明确本文的主旨,其次结合现实谈感受。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把握小说的主旨,要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主人公的言行,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主题思想。本文的主人公南山先生,既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更是一位有着浓烈乡愁的游子。他对家乡有着浓烈的情感,他想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于是,他怀揣着这一梦想回到了家乡,希望用自己的所能,为家乡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家乡的面貌发生了改变,然而家乡的青山绿水、美丽的乡村田园却荡然无存了。这让他募然惊醒,深刻地反思着城市化的发展与乡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深刻地反思着如何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让乡愁有一片可寄托的美丽田园。于是,他将美丽的田园用画作来展现,其意图有二:一是警醒自己,不能盲目地改变家乡的田园;二是告诫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们,如何处理好城市化的发展与乡愁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的同时,理应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普遍意义。 【点睛】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类试题,要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其他作品思考问题。具体答题角度可从小说三要素、艺术手法和主题分别解答。 |
|
录入时间:2021-02-24 10:1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