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稞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

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日:“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二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思,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

又如张巡、颜杲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

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

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素。”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理想国》中说,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的“哲学王”。“哲学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追求至高的精神境界,从而使自己的灵魂达致一种理性状态,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B. “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

C. 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这和“圣王”的“王”意思一致。

D.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

B. 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境界高低的观点。

C. 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颢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D. 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B. 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境界。

C.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

D. 根据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概念固定——哲学思考”的过程。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错误。原文“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如果”一词表明,认知的积累并不一定带来境界提升,必须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他能了解什么是概念,二是自觉主动去了解,所以不能是“必然”。故本项不正确。

B项,“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错误。结合“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引用金岳霖“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一句话引出概念和境界的关联,并不能推断出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故本项不正确。

D项,“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用柏拉图和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比较,强调精神境界的重要性,根据文意,“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 指的是精神境界极高的人可以统治国家,故选项说“他只是在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表述不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错误。结合“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分析可知,文中只是借用这个例子强调概念的重要,突击概念作为哲学思考的前提,并没有“批评理学心学之争”。

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错误。张颜二人的行为首先是道德行为无疑,而文天祥站在天地境界去看这两个人的行为,认为有天地之气,即是有天地境界的,儒家此前只是从道德境界或者说习惯从道德境界去解读这样“死于王事”的行为。作者显然对儒家的观点提出了某种质疑,另外,后世对历史的解读总是不断进步的,因此,“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这样的论断过于绝对。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录入时间:2021-02-24 10: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