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1)一小时后,她说: (2)“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3)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一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4)“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好让他舒服一些。” (5)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6)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7)“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有删改) 【乙】 (1)“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2)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3)“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4)“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5)“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6)“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7)“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8)“慈悲的上帝啊!” (9)“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10)“但是饿死——” (11)“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12)“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有删改) 1. 请赏析【乙】4-9节的对话特点及其作用。 2. 请分析年轻店员“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的原因。 3. 请解析文中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 (2)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4. 请简析两篇选文的情节对表现主人公的作用。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特点:对话中运用细节描写;穿插抒情议论,融入人物情感和评价;语言简洁朴实。 作用:交代格斯拉的死因,从侧面突出他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格斯拉的尊重和同情。 2. “诧异”是因为居然有人寻找格斯拉先生。“讨好”是因为希望能赢得“我”这个顾客。 3. 杰作:①贝尔曼所画叶子可以乱真,成为琼珊的精神支柱。②这片叶子凝聚了贝尔曼的爱和生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怪人:①格拉斯痴迷于制靴,行为古怪。②格斯拉固守职业道德,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4. 甲文:①贝尔曼为了画一片叶子付出了生命,这个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使贝尔曼的形象得以反转。他性格暴躁却富有爱心,能不顾一切拯救琼珊。③情节突转,改变了人物形象的意义。贝尔曼一生追求杰作无所得,却为了拯救一个普通人成就了一幅“杰作”。 乙文:①格斯拉最终饿死,这是他命运的必然结局,这样安排使人物形象更具有悲剧意义。②这段对话凸显格斯拉的品质,他的精湛手艺和敬业态度,让竞争对手都为之叹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对话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回归原文认真阅读对话描写,把握对话的中心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所用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等角度确定其特点;最后再从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主旨表达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4-9节是写“我”和店铺的年轻店员之间的对话,和格斯拉的关系是顾客和同行,对话内容主要是说的死因及评价。语句“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慈悲的上帝啊”“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是在对话中以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语句“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是对格斯拉工作时的细节描写。分析以上对话内容,一方面直接表达对对格斯拉去世的同情,对他技艺品行的认可及尊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突出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形象特点。从语言上看,语言朴实,4-8节人物对话简洁,符合身份、情景特点。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分析原因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原文,找到题干涉及内容;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出关键语句,联系文章整体内容主旨分析原因;最后整理并概括答案。 本题要求回答“年轻店员‘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的原因”。回归原文,结合前文语境可知,是在“我”问“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之后,他才“诧异”。结合后文语句“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可知,所以“诧异”的原因是年轻店员没有料到还会有顾客找格斯拉。结合后文语句“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分析可知,年轻店员“讨好”地看“我”是很希望“我”成为他的顾客。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含义。它可能是临时指代的内容,可能是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借代义,可能是蕴涵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可能是用来表明某种意图,可能是事物的作用意义,可能是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意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揣摩,进而确定其含义。 “杰作”本指出色的作品。结合原文语句“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分析可知,这里的“杰作”具体指贝尔曼画在墙上的逼真的叶子。联系文章整体内容、主旨来看,之所以称为“杰作”,还因为这一作品的精神价值,贝尔曼用爱和生命绘制了的这一片叶子,给了琼珊战胜疾病的勇气。 “怪人”指个性、行为奇特怪异的人。本文中具体指鞋匠格拉斯。结合原文语句“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分析可知,格拉斯固守职业道德,痴迷于制靴的行为古怪。结合语句“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分析,格斯拉与整个社会发展是脱节的。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史,为人物服务,使人物性格得以表现,得以深化,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并概括文章主要的情节内容;然后结合情节特点(如曲折生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等),分析其具体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甲文主要写贝尔曼为完成一生的杰作,害肺炎在医院去世。情节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联系整篇作品内容来看,贝尔曼是一个脾气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但贝尔曼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充分展现。所以,甲文情节是人物形象的一个反转。情节的突转,升华了人物形象的意义,因为贝尔曼拯救了琼珊,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杰作”。 乙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交代鞋匠格斯拉的结局。结合原文年轻店员的话“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分析,可以看出“死”是格斯拉命运的必然结局,体现了人物的悲剧命运。此外,从年轻店员作为同行的评价:“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从侧面突出格斯拉精湛的制鞋手艺和敬业态度。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即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即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 |
|
录入时间:2021-01-30 11:5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