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沙枣花开·季明》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枣花开

季明

十八岁那年,我在河西走康一个叫石磨盘的地方支教,等来到石磨盘后,我才知道,世界上竟还有如此荒凉落后的地方,满眼都是黄沙戈壁盐碱地,村小学除了几间破旧的房屋,几乎一无所有。

晚上,就只有我和老杜,住在这个偏远的学校里。

那些天,我快要疯掉,一到傍晚,就像只困兽,在学校破败的院子里,烦躁地跑来跑去。

那时候,老杜六十多岁,已经在学校里借住几十年了。

老杜蹲在屋檐下,抽烟,他光着脑袋,满头满脸都是伤疤,漠然看着我瞎折腾。有一天,他忽然冲我扔过来一支烟。

我停下脚,愕然问;干啥?

瞧你那熊样,抽支烟就不烦了。

我才十八岁!我焦躁地喊,不能抽烟!

老杜重重咳了一声,响亮地吐了口痰,他说,十八岁咋的?老子十八岁都当团长了。

见我不信,老杜又说,这不算啥,在那个年代,十八岁当军长、师长的都有。

我这才知道,老杜是个老红军。

老杜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吃饭睡觉抽烟,就是去戈壁上垦荒。每天清晨,他扛起大锄、带着干粮出门,只到傍晚才回来。

老杜在戈壁荒漠上,努力把一片片土地刨起来,又平整好,再播上沙枣树的种子。这活儿,老杜已经干了几十年,他的身后,是上千亩沙枣林,都是他种的。

这令我异常饮佩,说,老杜真是个好同志啊!

老杜翻了翻眼睛说,狗、屁,老子在寻宝!

的确,老杜干活非常仔细,他每挖几下,都会伏下身,像只大鸵鸟,奋力把脑袋扎进土坑里,似乎在寻找什么。

寻啥宝?我问。

老杜长叹了一口气,说,大洋,一百九十块大洋!

接下来,我知道了老杜的故事。

老杜曾经是西路军的一名团长,突围时被打散了,在石磨盘村,他碰上一个身负重伤的军需科长,军需科长临死前,把一个包裹交给他,说,这里边有两百块大洋,军费;你向东走,过黄河,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延安。

老杜知道,通向黄河的路口,早就被马家军堵死,自己死不足惜,但军费,绝不能落到马匪手里。于是,老杜写了张借条,拿出十块大洋作为路费,然后,把剩余的军费连同那张借条,裹在一件破羊皮袄里,深埋在一棵沙枣树下,并用刺刀在树上刻了记号。

老杜转向西南,一路乞讨,绕道回到老家,住了几天后,冲母亲磕几个响头,又毅然往延安的方向奔去。老杜走回延安,是一年之后的事了,按照规定,老杜必须接受审查。其它事情都好说,但关于军费的事,却死活也说不清了。审查者疑惑地盯着老杜,说,只拿了十块大洋,这谁知道?谁信呢?我们可不可以认定,你把那些军费都挪用了?一听这话,老杜火冒三丈,掀翻桌子,吼:给老子一个连,杀回石磨盘,把军费挖回来。

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军费,成了老杜的心病,也成了他的历史河点,记录在案,这对老杜的人生,影响非常大。解救后,在老社的强烈要求下,他带着组织上的人,来到石磨盘村,以沙枣树为参照物,收狂地挖了几个月,却一无所获。

组织上的人不耐须了,撤了回去。但老杜坚决留了下来,他发誓,就是把石磨盘村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那些大洋。孤身一人的老杜,跟石磨盘较上了动,跟戈壁荒漠较上了劲,更确切地说,是跟沙枣树,较上了劲!他一边翻地,一边种沙枣树。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知道老杜的故事后,只要没事,我就会陪着他一起去垦荒。这活儿异常枯操,干了不久,我就泄气了。我说,算了,不就是一百九十块大洋吗,别找啦!

老杜倏地赤红起脸,脑门上青筋乱跳,吼:不行!难道老子的清白,就这么不值钱?

紧接着,老杜又说,他娘的,清白,比命都重要!

两年之后,我离开了石磨盘村。

一晃,又是三十多年过去,我常常会想起老杜,他若活着,应该快百岁了吧?不知是否已经找到了那些大洋?

今年上半年,我到M县出差,参观当地文史馆时,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是一件破羊皮袄和190块银圆,还有一张陈旧的借条,上写:暂借大洋10块作为路费,落款人是——杜大富。

杜大富,就是老杜。

我急忙问讲解员:这是在哪里找到的?讲解员说,两年前修公路,在石磨盘村挖到的。

这里也有石磨盘村?是啊,整个河西走廊,有十多个叫石磨盘的村子哩!

我猛地明白了:老杜,找错了地方!

我待不住了,急三火四地赶到A县石磨盘村。

老杜早已去世多年,他种下的那上千亩沙枣树,已被命名为:红军林。老杜的墓,就在林子里。

在墓前,我默默拿出在文史馆里拍的照片,烧给老杜。

我说:老爷子,这,是你的清白。

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

(《小说月刊》2018年第9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石磨盘村的环境描写,突出其荒凉落后的特点,衬托出“我”的烦躁和“老杜”的坚忍。

B. “伏下身,像只大鸵鸟,奋力把脑袋扎进土坑里”,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老杜”干活非常仔细的特点,引出下文“寻宝”的情节。

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显得真实、自然、亲切,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将回忆、插叙和现实交融在一起。

D. 老杜坚持半生却找错了地方,被命运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旨在引导读者为老杜感到深深的悲哀。

2.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杜的形象。

3. 小说以“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下载Word版试题
《沙枣花开·季明》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粗鲁直率。从吸烟、吐痰等动作,“老子”等语言可以看出。②坚忍执着。组织上的人走后,老杜坚决留在石磨盘村,每天去戈壁上垦荒,发誓找到大洋。③对党忠诚。老杜历尽艰辛,回到延安。④保持清白。老杜用半生时间垦荒种树,寻找银元,来证明自己清白。⑤无私奉献。老杜种下的沙枣树林,泽被后人。   

3. ①意境优美,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呼应题目和开头,结构严谨。③从情节上看,是老杜半生种树的必然结果。④从人物上看,烘托出老杜无私奉献、泽被后人的伟大人格。⑤从主题上看,升华了共产党人清白无私、为民奉献的主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干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项,“旨在引导读者为老杜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个地方有误。老杜在寻找银元的同时,治沙种树,其执著寻找的精神令人钦佩,为民奉献的精神也值得人们赞美。选项对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把握有偏差。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这需要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和人物相关的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如下几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然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要求“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杜的形象”。我们要善于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四字短语来归纳人物形象。从老杜吸烟、吐痰的动作,说话时“老子”等语言可以看出他的“粗鲁直率”。从组织上的人走后,老杜依然坚决地留在石磨盘村,每天去戈壁上垦荒,发誓要找到大洋等情节可以提炼出“坚忍执着”的性格特点。从老杜用半生时间垦荒种树,寻找银元,来证明自己清白,可以提炼出“清白坦荡”。从老杜历尽艰辛,终于回到延安等情节,可概括出他的“忠诚”;而

从“种下的那上千亩沙枣树,已被命名为:红军林”以及“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可概括出他“无私奉献”的品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节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本题要求回答结尾的表达效果。结尾“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而这么美的风景是老杜含辛茹苦大半生带来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来回答,即讴歌了像老杜一样的共产党员的清白无私、敬业奉献的品质。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对开头的对比和与标题的呼应等等;与此同时,从读者层面思考如此结尾的效果。沙枣林美好的环境是老一辈辛苦努力带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结尾既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画面,又给他们无限的启示。

录入时间:2021-02-25 1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