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 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信。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当当,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 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扬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 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30 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到了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时代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记忆。 B. 第四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冯对“我”较平常顾客尊重和“优待”。 C. 文章写三十多年后再见,小冯“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是为了说明“我”对过去的小冯印象深刻,故而能看出变化。 D. 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2. 文章行文过程中几次写到“钻天杨”,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某报刊开设“中国故事”栏目,要求来稿从不同侧面深入讲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建设中发生的丰富鲜活、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注重文学品质和故事性,见人、见物、见精神。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你是否会选用本文?请谈谈你选用或不选用的理由。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①揭示时代背景和社会特征:新栽的钻天杨和“小平房”一样“瘦弱”,点出了四十年前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有限,为后文人物的生活张本;②烘托人物内心:钻天杨长出“鹅黄色”的小叶子,让“我”觉其清新,衬托了“我”再见小冯,发现她仍热爱文学且生活有了新的变化内心的希望与欣喜;③钻天杨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我”记得钻天杨,小冯也注意到钻天杨的成长,说明它是与一代人共同成长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构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钻天杨的成长既象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象征着小冯和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 示例1我认为可以选用。①选材: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和成长代表着千万国人的经历和成长;陶然亭一带的变化发展是中国巨变的缩影;②文学品质:作者以“钻天杨”为象征意象,将人物的成长历程和社会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既真实又不乏艺术性富有文学性;文章剪裁得当,选取“我”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集中地凸显了小冯身上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的变化;③见人见物见精神:小冯身上彰显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并且仍然为我们需要的时代精神。 示例2我认为不可选用。①选材:文章人物小冯虽颇具代表性,但其身份的职业色彩浅淡,文章对她作为个体户的奋斗经历呈现较少,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栏目要求的几个侧面;②故事性:文章讲述的故事性不强,虽剪裁得当,但流于平淡;人物刻画方面多概念的描述,如“清秀”“纤弱”“麻利”“更漂亮”等,形象不够鲜活,不够动人;③见人见物见精神:最能够体现小冯自强不息精神的个体创业经历轻描淡写,冲淡了人物的时代精神;而爱看书,爱文学的小冯参加两次高考失败后就不再提及,似也与自强不息有所龃龉。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是为了说明‘我’对过去的小冯印象深刻,故而能看出变化”错误。其实是为了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经的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某物象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找到文中描写该物象的段落或语句,结合上下文,从物象本身特点和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中多次写到“钻天杨”,开头写“新栽不久的钻天杨”,那时小冯刚来到副食店;第12段写已经怀孕的小冯收下书后送“我”出副食店时,我看到“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结尾写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小冯又提到了那排“钻天杨”,小冯说那里的平房“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但是钻天杨还在,可见“钻天杨”是见证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小冯的成长。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小冯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一直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小冯在成长,祖国在发展,“钻天杨”由小树苗长成大树,可见“钻天杨”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中国人的这种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作者借对“钻天杨”的赞美,也就表达出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的发展的赞美之情。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联系文本或现实作答。如本题问的是“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你是否会选用本文?请谈谈你选用或不选用的理由”,考生可结合文本,从选材、剪裁、构思等角度进行分析。从选材上来看,小冯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经历却是千万中国人的代表,而小冯所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见此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从剪裁的角度来看,小冯的成长经历可写的内容很多,陶然亭一带的变化可写的内容也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断来写,这几个片断从小冯初到副食店到小冯结婚,再到小冯下海经商,写出小冯的成长历程,表现出小冯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从构思的角度来看,文章在写作中既写了小冯的成长经历,又写了小冯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反映的却是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可见构思巧妙。另外,作为栏目编审,还要考虑到所选文章是否符合栏目要求,因此还应答出文章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契合。如果认为不选此文,可以结合“她不甘心总这么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分析,文章对她作为个体户的奋斗经历呈现较少,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栏目要求的几个侧面;结合“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等分析,爱看书,爱文学的小冯参加两次高考失败后就不再提及,与自强不息的要求有差距等。 |
|
录入时间:2021-02-26 09:3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