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在当代的现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观众在回味传统诗词魅力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当代旧体诗词为何少有经典流传?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诗歌传统,为何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诗词一旦被冠以“旧”的称号,似乎就是与时代相悖,不入潮流。“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学兴起,为了与用白话写的诗相区分,中国古典诗歌被称为“旧体诗词”。如同戴了紧箍一样,旧体诗词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 虽屡遭冲击,旧体诗词创作却从未中断。1925年,闻一多致信梁实秋写道:“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鲁迅、郁达夫、田汉、俞平伯等一批新文学家也从未停止旧体诗词创作。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旧体诗词的话题越来越热。2010年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向旧体诗词敞开大门,2011年成立中华诗词研究院,旧体诗词的地位已渐渐发生转变。中华诗词学会曾做过统计,我国目前有诗词刊物800多个,网络诗词论坛远超800家,每天创作数量达5万首。 然而,高数量的创作背后,却难有“高峰”之作。 大众持续热,学术界一直冷,当代旧体诗词仍遭遇“冰火两重天”。在有些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不具备现代性。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太熟悉旧体诗词,研究旧体诗词的学者更倾向于研究更古老的文学作品。旧体诗词还缺少一个判断质量的标准。长期以来,好的诗词得不到认定,问题得不到批评,学术化批评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导致创作越来越泛滥。 除了外部因素,旧体诗词自身也存在诸多短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作品格调不高,甚至不懂旧体诗词基本格律的作者,却在大量写旧体诗词,他们创作的诗词重铺排和渲染,但难掩骨子里的疏阔苍白。 新时代的春风里,旧体诗词如何绽放? “与时俱进”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关键词。新时代会出现许多与传统诗词不一样的东西,新事物、新题材,催生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诗词必须要伸向社会生活的细部,这正是诗词发力并大有可为的地方。有些随着时代产生或消亡的意象,就必须注意时代性。“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描写油灯的。现代人早已不用油灯而用电灯了,如果还以油灯为意象,就与时代不符了。 新诗和旧诗应互见与互鉴,而不是水火不容。当代诗词的发展,应该学习和借鉴新诗灵动的语感和鲜活的句式,于规矩严苛,词汇疲敝,同质化、趋同化的意象之中突围而出,创造出接近口语、轻快自然、奇诡灵动的新鲜风景,适应更多的当代读者。 好的文学作品要有评论引领。旧体诗词也需要加强评论,褒优贬劣、引导创作、提高审美,这样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诗词是旧体诗词发展的新现象,网络也应建立相应的评选机制,把一些优秀作品,通过相对严格和可观的途径筛选出来。 (选自2019年04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以后,旧体诗词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 B.现当代以来,很少有人再创作旧体诗词,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 C.很多创作旧体诗词的作者并不懂旧体诗词的基本格律,自然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D.新诗虽与旧体诗存在巨大差异,但其灵动的语感和鲜活的句式依然值得旧体诗学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当下热门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出论点,接连设问,引发读者思考。 B.文章首先分析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没落的原因,同时认为旧体诗词并未消亡。 C.文章认为现当代旧体诗词难有“高峰”之作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原因。 D.文章认为旧体诗词要与时俱进、借鉴新诗、评论引领,才能实现当代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旧体诗词正是因为冠以“旧”字,才导致其没落。 B.在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不具备现代性,从而不愿意去创作旧体诗词。 C.新事物、新题材,催生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所以旧体诗词要去旧存新。 D.网络也应建立相应的评选机制,去引导创作,去挖掘优秀的旧体诗词。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旧体诗词在当代的现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题详解】 “很少有人再创作旧体诗词”在文中没有依据,旧体诗词不断有人创作,且数量多,只是难出经典;文中指在现当代文学史论著中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 【2题详解】 引出话题,并非论点 【3题详解】 A项,强加因果;B项,文中是“有些新文学家”,且并没有指出他们不愿意去创作旧体诗词;C项,要存新不代表一定要去旧。 |
|
录入时间:2021-02-26 10: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