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锅·刘正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锅 刘正权 黑王寨的人,不是老门老户的,很少有人知道温锅是咋回事。 老门老户的,年纪四十以下的,知道温锅是咋回事的人,也不多。 陈六是个例外,四十岁以前就晓得温锅是咋回事,还经常温锅来着,不管你是老门老户,还是外地落户到黑王寨的。这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村主任。 谁个起新房,搬新家,会少了他呢,无形中,帮人家给温锅了。 温锅是黑王寨祖上传下的一项习俗,过去人穷,起个新房不把家底折腾个大窟窿的基本没有,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民以食为天,灶上的东西叫主家作了难,经常有人在起的新房里弄个破炉子破锅煮饭。 左邻右舍见了,心里不落忍,有多余的锅碗瓢盆就会送过来,没有的也不打紧,去集上买一个,挑个好日子送过来。 天长日久,成了习俗,主家自己就挑了好日子,大家都带上厨房的物件,前来捧场,应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火焰一高,主家肯定得留饭,衍生出一个温锅的仪式,很形象,也很人情味。 最近的一次温锅,是年前,在捡破烂的老光棍大老吴家。 严格说,那锅温得有点勉强,陈六在那帮忙收拾,顺便吃了顿饭。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屋顶盖子全换了,墙壁都刷了白,门口还打了水泥场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有点像过年时节的大老吴,帽子是红色的,裤子是红色的,羽绒袄是红色的,只差袖口裤脚没镶白边了,整个一翻版的圣诞老头。 平日里捡破烂,大老吴穿的,都是看不出颜色的深色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用陈六埋汰他的话,他那衣服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 陈六那顿饭吃得并不顺便,出了大力气的。大老吴怕他捡回的破烂被狗半夜撕咬了到处丢,非得搬进新屋里,陈六只好留下帮忙,一帮忙就到了饭点上。 大老吴不准他走,说房子,虽是翻盖的,可也跟新沾了边,得温锅。 陈六说大老吴你会算账啊,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 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这不新家我一人吃没气氛吗,咱们热闹一下。 买锅碗瓢盆来不及了,随点份子钱吧,陈六伸手在口袋里挖,却没挖出一分钱,这才想起,来之前换了下地干活的衣服。 大老吴不在意,今天当打箍,等我买了液化气回来,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 打箍和洗厨都是黑王寨风俗,就是做红白喜事前后,请帮忙的人白吃顿饭。 打箍的言下之意,用一顿饭把帮忙的人心给箍住,那样大家才会给你使上劲。洗厨就更形象,事办完了,厨房还有没吃完的好酒好菜,帮老板清洗干净。 说到底,图个热闹。 大老吴的锅温完,赶上过年,陈六忙得脚打屁股,直到正月十六那天碰见大老吴从集上回来,他才冷不丁想起来,还欠大老吴一个人情。 黑王寨人都知道,正月十六,大老吴正式上班捡破烂。 跟以往不一样,大老吴这次依然新衣新帽,抱着一个崭新的包装盒,看陈六骑着摩托车,他老远喊,说正好借你摩托车跑个腿,到寨子下边大老史那帮我把液化气钢瓶拖上来。 大老吴肯定要正式温锅了,陈六摩托车往寨子下边跑时在心里说,好在他今天身上有钱,随个一百两百,没问题。 拖了液化气钢瓶,上了寨子,陈六直奔大老吴家,竟然,没半个鬼毛,这温的什么锅? 陈六有点恼了,摸出手机打大老吴电话说你人呢,请我温锅人却躲着? 大老吴说你还问我,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 陈六奇怪了,我这会明明白白在你屋门口啊。 要死了,瞧我这慌了魂的!大老吴在那边骂了自己一声,说我在村委会呢,你到这里来。 温锅温到村委会?陈六寻思着,大老吴又想捡什么宝?只要去村委会,大老吴都不会两手空着回去。 大老吴我警告你别跟我耍心眼啊!陈六气咻咻赶到村部,大老吴正把双手拢在袖口,东张西望,那模样,跟圣诞老头还真的有几分相像。 大老吴很神秘,说你把液化气钢瓶卸下来,喏,这儿! 大老吴说的这儿门口正放着他怀里曾经抱着的四四方方的盒子,是一个电子打火灶,陈六这会看清了。 啥意思,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住房,想人家工作组给你温锅?陈六脸一黑。 瞧你看人觉悟低的,还是村主任?大老吴吸溜一下鼻子,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咱们就不能给人家温一回锅?而且啊,这套灶具,我就是专门给他们买的,省得人家拖来拖去麻烦。 专门给他们买的?陈六有点怀疑,这么多年,可是只见你大老吴从这里领东西回去,笫一次看你送东西出来呢。 哪天不住工作组了,我就要回去,可以不?大老吴咧一下嘴巴,牙疼样说。 不住工作组,就意味着黑王寨脱贫了,进入小康了。 陈六心里一热,说大老吴你这锅温得我心里都滚烫了呢。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黑王寨祖上传下来的温锅习俗的介绍,既写出了黑王寨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人情味。 B. “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的话和前面“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的“笑”相呼应,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小农式的狡黠。 C. 小说结尾陈六说“心里都滚烫了呢”,写出了以陈六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对美好前景的期待,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使之意蕴深沉。 D. 发生在黑王寨的这个关于温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触摸时代脉搏的使命感,体现了当下乡村叙事与时代脚步的共振。 2.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温锅·刘正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小说的明线是陈六给大老吴温锅事件的经过和大老吴生活情况的变化,暗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努力脱贫的经过。好处:①双线结构,将发生在困难群众、基层村干部和精准扶贫工作组之间的故事演绎得温馨动人,生动地塑造出陈六和大老吴的形象。②小说结尾将明暗双线巧妙融合,形成情节逆转,让陈六心头的疑问有了答案,让文章叙事在平实中富有波澜,也使小说情节更为紧凑、集中。③小说中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的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读者却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和工作成绩,从而把小说主题推向深广的时代背景中,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 ①小说叙述语言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如“温锅”“打箍”“洗厨”等地方习俗鲜明的词语的运用,质朴亲切。②小说叙述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鲜明特征,如“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心里不落忍”“没有的也不打紧”等语句的使用,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③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口语的魅力。如写大老吴平日里捡破烂穿的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幽默诙谐。④小说人物话语简洁明了,而且不用引号,加快了叙事节奏,也显示出较强的地域化和个性化特点,如“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瞧我这慌了魂的!”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刻画鲜活真实,读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小农式的狡黠”曲解文意,从原文“这套灶具,我就是专门给他们买的,省得人家拖来拖去麻烦”,大老吴不是占小便宜的人。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脉络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梳理小说情节结构,在梳理过程中把我先说线索和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然后结合小说结构揣摩作者这样结构小说的用意和好处,一般从小说几个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考虑,考虑具体小说作品的特殊性,也要具体分析就某篇作品本身而言的用意和好处。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明暗两条线索并说明这样处理的好处。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陈六给大老吴温锅展开,并写出了大老吴生活境遇的改善,这是小说的明线;文中“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咱们就不能给人家温一回锅”,可以看出小说还写了精准扶贫工作组在村里帮助大老吴等贫困户努力脱贫,这是小说的暗线。好处可以从小说几个要素考虑,首先明暗线交织在一起,村干部给贫困户温锅,贫困户给工作组温锅,工作组帮助贫困户脱贫,把发生在贫困户、基层村干部和扶贫工作组之间的故事温馨感人,生动形象的塑造了陈六和大老吴的人物形象;从情节结构来说,小说结尾大老吴给工作组温锅这一情节将明暗两条线汇合在一起,让情节突转,平淡的叙事中掀起波澜,解答陈六心中的疑惑,更让小说文字经济、情节紧凑集中;从主题方面,小说没有明写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的情节,但大老吴给工作组温锅这一举动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工作实绩,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把小说推向广阔的现实时代背景当中,深化了主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艺术,主要考虑以下内容:从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的角度分析观察文(段)中有无多次使用的修辞手法;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从词语使用的角度:例如动词的作用,形容词的作用,副词的作用,数词的作用,叠词的作用等等;语体色彩从口语、书面语等方面考虑;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解答题目时依次对照作答即可。本题要求赏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细读文章,“还经常温锅来着” “心里不落忍”“没有的也不打紧”“啥意思,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住房,想人家工作组给你温锅”等,叙述语言具有鲜明的口语化特征,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温锅”“打箍”“洗厨”等称谓,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让人感觉质朴亲切,乡土味浓;写大老吴平日里捡破烂穿的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运用比喻夸张,语言幽默诙谐,让口语语言更有魅力;“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瞧我这慌了魂的!” “哪天不住工作组了,我就要回去,可以不”人物语言简短明快,不用引号,让叙事节奏不拖沓,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和地域特色,并且这些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刻画鲜活真实,读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
录入时间:2021-02-27 09:3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