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指·斯继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隔着积雪的道地望进去,堂前有些晦暗。近檐处,亮晶晶的冰棱底下,一个瘦颀的老头正身 伏在几上。远远地能看见他的手指上下移动着,好像在净心一顾地拨着算盘珠。 介绍人朝我做手势,俩人就噤声立在油冻的石门槛外。 搁在几上的是一块长条的板,乌漆墨黑,又肉沉沉泛着光亮。声音就是从板上发出来的,叮 一声咚一声,无心搭脏,却每一记都不含糊。不能说不好听,却也说不上来是怎么个好听法。 那个人就是曾先生,那块板就是曾先生的琴——晦庵。 曾先生刚刚从上海越剧院退休回乡,因为需要有个人照顾起居,兜三转四的,就找到了我。 在这之前,经人介绍我曾去上海做过几年保姆,城里总归不习惯,就又跑回了乡下。 曾先生收声立起。介绍人上前招呼,又急出乎拉说了我的不少好话。曾先生只问我怎么称 呼,就定下来了。 第二日一早我去上班。果然,曾先生又在老地方拨他的算盘珠了。走到门槛脚跟时,我有 点犯难,好比戏文里林妹妹初进大观园,不知这一步该跨不该跨。曾先生在里面喊,进来吧。我 轻手轻脚走过,他又续了一句,你忙你的,不用做忌我。说这话时,他的头还是没有抬起来,一双 细细长长的手顾自拨弄着丝弦。 我里里外外忙碌时,曾先生坐在道地里晒日头看书。 日头挪一挪,藤椅就跟着挪一挪。 等壁壁角角都清理干净,已到黄昏。我就问曾先生晏饭趣吃什么,曾先生说随便;我说灶间 需要添不少东西,就扳着指头一件件跟曾先生讲。才扳到第二个指头,曾先生把我打断了,你看 着买吧。 曾先生放下书本站起来,口气更和缓一些:以后屋里缺什么,该需该用,你都直接添置吧,不 用跟我商量。 临近月尾,曾先生就会把工钱放到堂前的八仙桌上。 钞票是装在信壳里的。一个右下角印着“上海越剧院”的黄色信壳。曾先生真是不怕麻烦。曾先生确实不怕麻烦。每次弹完琴,他都会把琴装入那只茄皮色的锦囊,小心翼翼放到搁 度上,然后再在下一遍弹的时候取出来。有一次,曾先生笑眯眯地指着锦囊问我,你知道这个叫 什么吗?我当然不晓得。曾先生又笑眯眯地跟我说,人都得穿衣服是不是?琴也一样。所以这 个就叫琴衣。我顺嘴回对了一句,既然是衣裳,那曾先生为什么冬冷夏热的都给它穿同一件啊? 曾先生呆了呆,然后哈哈大笑,连连夸我驳得好。接着正色讲道,礼只是一种仪式,心里有,意思 到便好。比如节头年尾我们拜天地祭祖宗,也只是一份心意,还能当真计较下饭够不够丰盛,祖 宗大人老酒有没有管饱? 曾先生每日弹琴,但有定规。一般都是早饭前弹一阵,夜饭后弹一阵。听得多,我也能辨出 来了。今日空腹弹的是《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和《阳关三叠》,昨日夜里奏的是《渔歌》《忆故 人》,还有《普庵咒》。我说《普庵咒》好听,曾先生说,那我再弹给你听。他就调调息又从头开始 弹了。曾先生有心,我这样讲过后,每日夜头就都能听到《普庵咒》了。 有时候曾先生白天也抚琴,只是声音时有反复,疙里疙瘩不成调。那是曾先生在打谱。什 么叫打谱?曾先生又耐耐心心讲我听,所谓打谱,就是按照琴谱还原出琴曲的过程。琴人需要 反复弹奏,揣摩曲情,直至句逗清晰,音乐流畅,结构完整,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大曲三 年,小曲三月。”打谱时最需琢磨和费时费力的是琴曲的节奏安排。因为减字谱记录的弦位和 指法一清二楚,但节奏却是粗疏的,大模光景的,有很大的伸缩空间。那么标准的节奏又是怎么 样的呢?这个没人知道,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这是减字谱的缺陷,也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 嗯,确实,我一个外行人听听也蛮有趣的。 ——(节选自斯继东《禁指》,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始,初见曾先生,就借用“积雪”“亮晶晶的冰棱”做环境衬托,表现“我”眼中那个品行高洁、卓然独立的曾先生形象。 B. 因为“城里总归不习惯”,所以“我”又从上海跑回乡下,这看似闲笔,实际上既为相见提供机会,也暗示了曾先生的生活追求。 C. 写两人关于“琴衣”的一段对话,既写曾先生几次“笑”,又写他的“正色”,但并不矛盾冲突,反而较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D. 关于“打谱”的那一段叙述较多,因为“外行人听听也蛮有趣的”,这与开篇“我”以为曾先生“拨着算盘珠”形成了有意味的呼应。 2. 文中的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以保姆的第一人称角度叙述,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探究。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禁指·斯继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①曾先生退休后每日弹琴,耽于传统的琴道,可见他是一个琴艺高超的老艺术家(琴师);②他给“我”工钱每月都很准时,把钱装在信封里,耐心给“我”讲打谱,可见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细致,为人随和耐心的人;③他退休后回乡,每日弹琴看书,可见他是一个追求清净的生活状态的人。 3. ①用第一人称叙述,让小说中的人、事都显得真实可信,增强了可读性;②方便写出“我”逐渐了解曾先生并接受其琴艺的过程;③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高雅艺术和艺术家,小说借此表达对高雅艺术和艺术家被普通群众接受的希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表现‘我’眼中那个品行高洁、卓然独立的曾先生形象”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第1段“好像在净心一顾地拨着算盘珠”和第3段“叮 一声咚一声,无心搭脏,却每一记都不含糊。不能说不好听,却也说不上来是怎么个好听法”可知,一开始,“我”以为曾先生在拨着算盘,不觉得琴声好听,也不了解曾先生的为人,那时候“我”眼中的曾先生并不是“品行高洁、卓然独立”的形象。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由第14段“曾先生每日弹琴,但有定规。一般都是早饭前弹一阵,夜饭后弹一阵。听得多,我也能辨出来了。今日空腹弹的是《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和《阳关三叠》,昨日夜里奏的是《渔歌》《忆故人》,还有《普庵咒》”可知,曾先生每天弹琴,所选曲目高雅,可见他是一个琴艺高超的老艺术家;由第12、13段“临近月尾,曾先生就会把工钱放到堂前的八仙桌上”“钞票是装在信壳里的。一个右下角印着‘上海越剧院’的黄色信壳。曾先生真是不怕麻烦。曾先生确实不怕麻烦。每次弹完琴,他都会把琴装入那只茄皮色的锦囊,小心翼翼放到搁度上,然后再在下一遍弹的时候取出来”可知,曾先生做事认真细心,不怕麻烦;由第8段“我里里外外忙碌时,曾先生坐在道地里晒日头看书”和文中其它描写曾先生弹琴的句子,可以看出曾先生情趣高雅。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的叙述方式的能力。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到亲切,感情真挚。(2)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3)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使小说更加真实可感;“我”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从刚开始认为曾先生在“拨算盘”,弹的并不怎么好听,到后来“听得多,我也能辨出来了”,说“《普庵咒》好听”,写出了作为普通人的“我”逐渐了解曾先生,逐渐认可他的弹琴艺术,从而表达小说“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也有可能被普通民众接受”的主旨。 |
|
录入时间:2021-02-27 1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