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丁立群》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评价和坚定自信,确信该种文化能够成功地应对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所以,文化自信就是要解决我们自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不自信的文化心理问题,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临的困境。

②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立身之根,是我们的庇护之所和 精神家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的。自近代以来,这部分思想文化已经与时代逐渐拉开了距离,在新的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在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文化变局和疑 难问题方而,表现得无能为力;在与日益东渐的西方文化侵袭的抗衡中,表现得左支右细。在文化主体中,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之间的文化撕裂,这种文化撕裂一直延伸到今天。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之间存在一种“文化堕距”(指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陷入一种文化危机之中。

③无疑,文化危机既可以导致一种文化形态的衰落,也可以导向一种文化传统的创新。就像哲学家麦金太尔所说的那样,每一种传统都有一些“边缘性”的“从属性”理论,也有一些“核心性”理论。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在每一次冲击中,文化传统的主体都会“思考是否不同的对立的传统有可能提供的资源,以充分地描述和解释自己传统的失误或缺陷”。文化传统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的资源补充自己,比对方更有利于解决危机,文化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④可见,文化危机原本具有两面性:它是陈旧文化的衰落,是文化新内涵生长的契机。没有 文化新内涵的生长,文化危机就会成为文化衰落的起点;而没有陈旧文化的衰落,文化新内涵的 生长就会窒息。正是在文化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文化实现了它的生长性。可见,文化危机是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契机。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根据。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才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⑤文化不自信甚至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只看到文化危机中消极的一面,而 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没有看到文化危机会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的契机。

⑥正是由于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文化主体对这些困境和危机产生了过激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在那些原来或多或少有些文化自大感的文化主体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于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重新崛 起是不相匹配的。所以,文化自信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作文化发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丁立群《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其实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B.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文化危机之中,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

C. 文化可以利用危机的两面性,从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找到生长点。

D. 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第①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B. 第②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和现实状况,认为传统文化存在“文化堕距” 现象。

C. 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强调了要看到文化危机积极面带来的契机。

D. 文章在论述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对立面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 比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主体面对困境和危机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因为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

B.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出现危机,但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补充自己,得到了新的 发展。

C. 当出现文化困境和危机时,那些自卑感强的文化主体更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D. 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定能克服西方文化侵袭带来的 困难。

下载Word版试题
《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丁立群》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分析错误,由原文“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可知,受到冲击的到了“核心问题”,所以不再是“从属性”理论,而是“主要”理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在论述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对立面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表述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B项,“但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补充自己,得到了新的发展”错误,由原文“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才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还没有得到新的发展。

C项,“那些自卑感强的文化主体更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错误,由原文“文化主体对这些困境和危机产生了过激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在那些原来或多或少有些文化自大感的文化主体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可知,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的是“有些文化自大者”,而不是文化自卑者。

D项,“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错误,由原文“所以,文化自信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作文化发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可知,是“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还需要“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作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2-27 10: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