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荆培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佚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世。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 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D. 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 C. 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新见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B.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C. 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D. 文中用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荆培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第二段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面,并没有力度大小的比较。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原文第三段为“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 “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太绝对,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原文第三段为“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可见,不是只有“先王先贤才能达到礼的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追求,也有可能实现、达到;B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表述不当,原文说“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的玄远,拒绝墨家……的琐屑,拒绝法家……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可见只是说儒家人性化更明显突出,并不是说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人性化特征;D项,“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原文最后一段为“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
|
录入时间:2021-02-28 09: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