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徐敏霞》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

①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

②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

①2002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別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

④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⑤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楼,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

⑥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①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⑨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

⑩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

(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

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海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B. 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

C. “我”选择去西海固做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的世界。

D. “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

2. 文章题目叫“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

3. 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下载Word版试题
《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徐敏霞》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随圆就方,可塑性强;轻盈温暖,不改清澄又清新向上;②“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成液体”,象征着我对待生活生命的参与、接纳与适应,代表着对人生宽度的追求;“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的朝气蓬勃(或“纯洁”),有热情,代表着更好的未来。   

3. ①“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②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注意审题,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B项,“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说法错误,“一言难尽”指西海固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情况非常复杂,故B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内涵、特点和象征意义。解答本题要仔细审题,题干是“‘文章题目叫一般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就是分析文章题目中“液体”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首先要找到有效的答疑区间。文章第三、四段中说“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液体”指作者自己。“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成液体”,象征着“我”参与、接纳与适应生活的能力也很强,照应了第一节中“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我”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的行为正是“我”对人生宽度的追求。第五至七段可以看出“液体“是指现代人。第八、九段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可以看出“液体”指西海固的小学生。“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朝气蓬勃,拥有更好的未来。根据文章的意思,“液体”轻盈温暖,可塑性和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适应生活的需要。

【3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和理解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干是“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解答本题考生可以分别解释“‘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以及“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的具体含义,化抽象为具体。然后去文中找作者希望自己流向“简单宁静”,而希望学生逃离“简单宁静”的原因,同时结合文章主旨分析作者希望中寄托的情感。

由“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我”通过在西部支教,真正抛开了种种忧虑,心灵回归到质朴与宁静。当然“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还指“我”从繁华开放的上海来到贫旁闭塞的西部支教。

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我”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不安于现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

由“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可知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让他们努力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我”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

录入时间:2021-01-31 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