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李宗桂》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既守成,又创新,在守成中创新,通过创新达到守成,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导重传统、重视常道、崇尚守成等方面。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尊重传统的观念和行为,集中表现为道统念的深厚绵长,早在先秦时期,道统观念就已形成。孟子曾经叙述了由尧舜禹汤到文式周公再到孔子的“道”的历程,并以道统继承人自居。汉代董仲舒以奉天法古为旗帜,构建了阳儒阴法、阳徳阴刑的新的统治之遒,尊孔子为“素王”,力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提高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至尊地位,其基本理路和手法是托古改制、托古创新。唐代韩愈以“虽灭死万万无恨”的决心,护卫“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则更是历史上有名的道统论的体现,至于有的统治者利用传统为自己服务,以至败坏传统,妨碍社会健康发展,就好比现代武器与歹徒的关系。歹徒利用现代武器作恶,固然需要严惩,但现代武器本身是无辜的。 与尊重传统的观念相一致,重视常道也是在守成中创新的进化意识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之一。传统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以个体小农为主,人们甘于安分守己,不希望社会有剧烈变动,因此,祈求稳定、重视常道,便成为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成分。对于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孔子一贯主张因革、损益,即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在坚持常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孔子的治国方案是“礼”为了复兴周礼,孔子甚至企图参加公山弗扰反对季氏的叛乱,并且说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董仲舒追求“天不变道亦不变”,并宣称道是万世无弊的。常道永恒、神圣,不可怀疑、政变:但作为常道的补充,权变、损益是可以的。我们从董仲舒所建立的汉代新信学体系中三纲五常的基本道德原则来看,其基本思想原则磅实是在守成中创新,以创新促进守成,巩固守成。 尊重传统必然崇尚守成,中国文化历来看重守成,尊重前人的创造成果,不简单否定前人的成就,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本质上是一种尊重前人思想、继承前人成況的守成思路,孔子曾经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言必称尧舜”,这些都是守成思想的明证,以注释为基本方式和外在特征的中国古代经学,也是典型的守成思想的体现,无论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尽管他们之问对于经典的理解有着严重的分歧,但从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来看,都是在保守、认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学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综上而言,尊重传统、重视常道、李尚守成,都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守成创新的进化意识的体现,这种在守成中创新的进化意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用渐进的、温和的、尊重前人的方式解释世界、改造世界,充分尊重历史,强调精神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和世代延续。 (摘编自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道统观念,最早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孟子,由此可见其深厚绵长。 B. 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成分,祈求稳定、重视常道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原因和心理基础。 C. 董仲舒建立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思想体现了在守成中创新的原则,但其重心仍在守成上。 D. 孔子“从周”、孟子“称尧舜”都是遵循前人事业足迹,承认前人成就的守成思想的体现。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为下文三方面具体阐述指明方向。 B. 对统治者“破坏传统”的行为,文章以比喻论证来说明这种行为组应批判但与文化传统本身无关。 C. 文中孔子不异违反自己“礼”的治国原则而“犯上作乱”的例子,可见孔子更倾向革新和调整。 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结尾呼应开头,指出了继承和延续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意义与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开掘传统思想文化的所有成分,赋予其时代精神。 B. 任何民族、任何文化,想要发展,就必须对既有成就有所守,否则,就会漂游无根。 C. 历史传统不可一刀割断,尊重传统而开新,崇尚守成而拓展,才是中国特色的文化态度。 D. 守成,使中华民族文化积累深厚,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国人自豪。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中国文化导论·李宗桂》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最早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孟子”曲解文意,孟子“以道统继承人自居”,而非形成于孟子。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可见孔子更倾向革新和调整”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在坚持常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我们应开掘传统思想文化的所有成分”以偏概全,原文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尊重传统的观念和行为”,可见应是开掘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积极部分。B项“就必须对既有成就有所守,否则,就会漂游无根”说法过于绝对。D项,“守成,使中华民族文化积累深厚”以偏概全,,守成与创新不可偏废,“在守成中创新,通过创新达到守成”才是文化继承和延续的原因。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
|
录入时间:2021-02-28 09: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