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王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目前存世的传统契约文书,是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契约观念。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订立合同的需要。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契约文本中。比如,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再如,在缔约时,交易者会要求一并移交上手老契,并将上手老契与新订契约、纳税凭证等相关文书粘附在一起。久而久之,一份契约可能长达数米甚至十几米。契约越长,记录的交易越多,保留的制度信息越丰富。这些契约文本成为我们今天了解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 (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契约实践至今仍根深蒂固地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B. 记录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行为的最早契约资料,载于《周礼》。 C. 北宋时期因为已经出现了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所以民间契约纠纷大为减少。 D. 诉讼成本高、“息讼”意识深厚,且契约多涉民间细故,民间多以调节手段解决争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以丰富的史料为事实论据,证明了我国传统契约实践历史之悠久。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传统契约制度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方面的不同。 C. 文章从契约实践与书写传统两个方面,追溯了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发展历史。 D. 除第一段外,文章其余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存世的契约文书,是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活化石”,相当于现在的合同。 B. 自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这使契约文本保留的契约制度信息更加丰富。 C.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契式文本被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职业契约代书人亦随之消失。 D. 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如“一诺千金”“言必信”,皆为国人推崇信守契约精神的表现。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王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曲解文意,“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契约观念。”错误,从文中第一段看,“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契约观念。”是“直接或间接”,并不是“直接影响”。B选项张冠李戴,“载于《周礼》。”错误,文中第二段,“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行为”, 这些资料是“青铜礼器上”记录,并不是记载在《周礼》上。C项因果颠倒,将文中表目的关系的句子转述为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文中第二段“北宋时为减少契约纠纷,曾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选项“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错误,文中第三段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选项无中生有,“职业契约代书人亦随之消失。”错误,从文中第四段看,代书人“定制各种契式”,“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明清人士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文中并未提到“职业代书人”因契式文本的印刷和传播而消失。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
|
录入时间:2021-02-28 10: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