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无用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 月 3 日晚上,两位 90 后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伦的书,双双称不读书也能赚大钱开跑车。在当晚的直播视频中,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 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 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 材料二: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 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身。它反馈于人的“好处”,未必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 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 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 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 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 1. 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B. 材料二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3. 针对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关于“读书无用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B 3. 材料一可总结出: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 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材料二中可总结出:①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②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说法错误, 从材料一来看,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C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说法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说法错误,从材料三来看,“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错,原文“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可见这种批评并不强烈,只是轻微的否定。C项,“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夸大其词,原文“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再者……”,体现不出“丰富的经验”。D项,“三则材料……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说法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也没有强调读书的有用性。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为整篇材料,仔细阅读全篇的三则材料,可以筛选出“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
|
录入时间:2021-02-28 10:2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