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诗·叶嘉莹》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情,说是昨天晚上秋风把我楼前树上的树叶吹得凋零了,今天我登上高楼远望天涯,却看不见我所怀念的人。但是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宝贵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物象引发感动又涵盖事象引起感动。 B.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C. 读明月是明月,读清风是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的,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且重点论述后者。 B.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C. 文章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D. 文章段落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力。 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 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能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 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什么是好诗·叶嘉莹》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从表面上去理解的,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曲解文意。原文是“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也是从表面上去理解开始的,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根据原文第二个层次也是从表面上去理解开始的,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选项中“都是”过于绝对。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文章对东西方文学理论对比论证”不合文意,文章只是客观地谈到中国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并未将二者进行对比,选项中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A项“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力”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选项中有无原则的背离之意,属于曲解文意。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扩大范围,本文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C项,“一位读者”“多位读者”错误。孔子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它的含义,而非感动的人数众多,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 |
|
录入时间:2021-02-28 10:3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