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醉·姚宜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醉 姚宜玦 ①温柔的月色使人醉;在青春如好花新放时也醉;或历练过人世沧桑又远离了故乡,再凝视孩童天使般小脸也醉;跋涉过好长好远的生命旅程,中年后幸得好心情和闲暇,来回顾自己初为父母的欣喜和快乐也醉;当然,饮美酒亦醉。如友伴好、风好、竹好、山水好,品好茶也会醉。 ②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天微微阴,偶有日影在微凉的风中飞去,仿佛是江南暮春气息。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 ③久雨把路树洗得青碧苍翠。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近几年,我们在马路畔或安全岛上,常看到一片繁茂的花树,如红木棉、新品种的矮杜鹃、洛阳花、万寿菊和各种海棠……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优美高雅的气息,这是台北市美丽的进步。过日子有余蓄才能顾及生活的品质和内涵;精致文化必定要有富足安定来作底子。 ④我们一行人憩息在巨龙山庄二楼,面向一山灵秀逼人的修竹,楼窗下竟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都市人见惯火柴匣式的水泥公寓,和阴暗的玻璃帷幕,见到溪床上笨拙朴实的石块,心里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真想坐在溪畔乱石上喝茶,把脚放在溪水里嬉戏。 ⑤一般人习惯泡茶的方式,都是唐朝喝茶老祖宗陆习式;把茶叶入壶,加开水或微开或起鱼眼泡的热水。而我们此刻要欣赏的是,俗花。正是日前许多茶艺馆沸沸扬扬提倡的方式。我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 ⑥精于茶的王昭文先生,递给我们几只名壶轮流欣赏。我对壶有极深的感情。先父和母亲讲究生活艺术,先父尤嗜好茶。我故乡宜兴出产有名贡茶、阳羡茶和名闻世界的紫砂茶壶,亲戚间家家有几把世代相传的名壶。父亲常用的茶壶,深沉如暮霭般暗紫,隐隐有丝缎柔美的光泽,盈盈在握,仿佛是一握温润的古玉。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 ⑦泡茶看似极简单,但要把等量的茶叶、水沸量和时间配合得恰到好处,非有长时期的学习和经验不可。吃是艺术,泡好茶也是艺术。为我们这桌泡茶的高手东正道先生,才三十二岁,他圆圆的脸上却是一派安详。我和司马、沈谦同桌。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都温文尔雅,眉宇间蕴藉着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想必沈谦也精于茶艺,他竟看出东正道先生泡茶的手法似古玉,温润圆熟。 ⑧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杯杯的品尝,醇美之极的铁观音、带着浓郁果香的冻顶、嘉义梅山的包种,气味芬芳华丽……喝久了,相互又到邻桌去“串门子”,品尝不同种类的好茶。最后,我又喝了四杯色泽艳丽如葡萄酒、入口醇厚的乌龙,俗称“栟风茶”。据说 “栟”在台语是“盖”或吹牛的意思。我问王昭文先生:明明是好茶,怎可说是“栟”。他只是安详地微笑回答。也许生活里,许多俗称俚语就是这样地流传。王先生夫妇遍尝台湾名茶,整日与茶为友,所以他们淳朴的脸上都很安详。这是爱茶的气质吗?看他们的年龄,正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生代。他们在三十多年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茁长,事业和经济有了深厚的基础,已是社会中有实力的中坚分子,因此,他们更有能力寻求精致生活的种种美好。 ⑨他们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曾多次环岛旅行。有一年春天,我们坐着老旧吉普车,在南台湾简陋的公路上行驶。在林木苍苍的山路上,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我们曾照过一些相片,但已在我岁月流转中失落了。我相信,那天山路上赤脚的孩童,现在都已有了美好的生活。我真希望再看到他们,重温昔日春天山路上温馨的回忆。 ⑩回家后,一下午在山谷中品尝的各种好茶,都在我身体里活泼地潺动,多饮茶也会醉的。 (11)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我口齿间。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我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 (12)月醉了。 1. 第③段描写了开车前往乌来山谷一路上的美景有何作用? 2. 第④段的划线句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 3. 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 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表达出对山中静、美生活的无限喜爱。 B. 作者写泡茶的方式,茶壶的欣赏,泡茶人的气质无不表现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珍爱。 C. “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句节奏轻快明亮,准确地传达出品茶人的美妙心情。 D. 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 E. 本文叙述了与好友山中品茶的经历,语言雅致,情感真挚,以“月醉”结尾耐人寻味。 4. 文章最后作者写到“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联系全文,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茶醉·姚宜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烘托出(衬托)出作者去品茶路上轻快、悠闲的心情。 2. (1). 拟人(比拟)。 (2). 溪水柔顺、轻灵、缓缓流淌的特点。 3. AD 4. 以想象跨越时空,表达茶在我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表达作者对如茶般苦涩甘美的人生的领悟,增添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结构上与上文照应,前后勾连,令人回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通常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景物的特点,二是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题干把景物特点已经点出,重点应放在作者心情上。抓住关键词句“洗得青碧苍翠”“点缀在万绿丛中”“素雅美丽”体会,此处景物描写透出作者的心情是“轻快、悠闲”,结合上文,这正是作者前往品茶路上的心情。综合以上分析,便可得出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作者前往品茶路上轻快、悠闲的心情。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弄清该句的写作对象,然后分析写出了何种特点,最后是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划线句的写作对象是小溪,抓出能体现小溪的特点的词语——柔顺、清澈、悠然,“轻吟”强烈地表现了划线句的修辞手法——拟人。综合以上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选项是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命制;考查的能力是“分析”“鉴赏”,有别于信息的筛选整合。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A项“浓墨重彩”错误,原文写鸟鸣只有一句“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谈不上“浓墨重彩”。D项“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错误。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是为了交代自己喜欢喝茶是受家庭(父亲)的影响以及“苦后甘来”的人生领悟;叙述故事是为了表达对山路上邂逅的孩童们的真心祝愿,对艰难却充满天真与憧憬的童年生活的感激与珍爱,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其余各项理解鉴赏正确。故选A、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句段作用的能力。此类试题通常考虑的方向有:(1)思想内容,(2)篇章结构,(3)表达效果,(4)读者感受。答题时,注意所给句段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 本题所给句段处于文章结尾处。从内容看,表现了茶在作者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表达作者对如茶般苦涩甘美的人生的领悟;在结构上,呼应了第⑥段关于茶的记忆;在表达效果上,运用想象联想,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在读者感受上,前后勾连,让人回味无穷,余味悠长。综合以上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点睛】紧扣内容与位置分析散文句段作用 考试对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查往往以分析句段作用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是全文行文思路的表现。句段形式有开头段、结尾段、中间段、插入段。对句段作用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思想内容上考虑。(1)联系本句(段)的含意,突出强调了什么内容或揭示了什么意思。(2)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态度。 2.从篇章结构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就是统帅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等作用。句段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3.表达角度。(1)看所给文字在表达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2)有何表达效果。 4.读者感受。看句段文字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感受。通常术语有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增强文化底蕴,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
|
录入时间:2021-03-01 09: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