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王道社会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干春松》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西周末年,周室衰落,儒家认定的王道政治不再行于世界,儒家人抱救世之心,致力于恢复王道秩序。 ②儒家“王道”之论,根源于《尚书》、《诗经》等经典。《尚书·洪范》对于王道秩序的描述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側,王道正直。”其核心是王必须建立起一种准则,这个准则要正直公正。朱子在《朱子语类》中说:“人君之身,端本示仪于上,使天下之人则而效之。”所谓“‘遵王之义’‘遵王之道'者,天下之所取法也”在这里,王道的意思是一种可以为天下效法的中正无偏的合理秩序。 ③孟子在理念上坚持王与霸之间的严格区分,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王霸之间的区别在于以德服人,还是以力服人。那种通过强制的方式让别人服从的做法是儒家所反对的。 ④在霸道政治为基础的战国时代,儒家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王道实现途径。 ⑤首先,是孟子的思路。孟子与孔子类似,主张富之而后教之的社会治理的顺序。“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将王道视为畏途或不切实际的乌托邦,都是一种自我退缩的做法,实现王道的关键,在于要培养通向王道的信心和“决断力”。 ⑥其次,是荀子的思路。荀子的立场似乎更灵活一些,他甚至对秦国的状况进行了有保留的肯定。他并非决绝地反对霸道。在群雄争霸的格局下,荀子认为,霸道虽德未至、义未济,但是以一种诚信的态度,富国强兵,使国土得以保全,也可算是一种权宜之策。所以他说:“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王霸》)荀子真正反对的是使用权谋获得政权的人。 ⑦对于实现王道政治,儒家特别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但不认为只能依靠明君和贤相,而是那些推行王道政治的君王,才能被肯定和推崇;历史上许多的明君和贤相因为没有推行王道政治而被指摘。《论语》中“管仲之器小”儒家普遍认为,孔子因管仲没有辅助齐桓公行王道,而批评他。 ⑧作为一种古典思想,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顺利运行的重要作用。儒家认为外在的强制力并不如心悦诚服更有效。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要重视运用这些制度的人的道德素养的培育,惟其如此,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⑨重建儒家和中国人生活的联系,并非是要以一种原教旨般的态度,将儒家一些因时因地而勾画的制度设计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实的中国,这种拘泥于“迹”而不知“法圣人之所以为法”的做法,势必会使我们陷入绝境。我们需要完整了解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作用,并体会儒学的真正内涵,思考儒家对未来社会治理秩序建构的可能性。 (摘选自干春松《儒家王道社会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直公正、中正无偏、以德服人,都属于儒家认定的王道社会理想的标志。 B. 孟子和孔子主张完全一致,主张先解决物质需求的矛盾,再进行社会教化。 C. 荀子实现王道的立场比较灵活,反对使用杈谋获得政权,但并不反对霸道。 D. 儒家认为,实现王道政治不能依靠明君和贤相,而靠推行王道政治的君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大量引用相关文献资料原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学术性。 B. 在论证王道实现的途径时,文章列举了孟子和荀子两种不同思路,二者形成对比。 C. 第⑤段引用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孟子主张的“富之而后教之”的社会治理的顺序。 D. 文章阐述儒家王道理想,讲内涵,明方式,最后提出忠告,层次条理,结构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消除实现王道的退缩行为,就必须培养通向王道的信心和“决断力”。 B. 就实现王道的思路而言,荀子更灵活一些,荀子的思路比孟子的更先进。 C. 在儒家看来,即便是明君贤相,如果没有推行王道政治也是会被指责的。 D. 现实的中国应合理取舍借鉴儒家的制度设计,因为其有些设计是过时的。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儒家王道社会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干春松》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孟子和孔子主张完全一致”错,原文第⑤段“孟子与孔子类似”,选项把“类似”换成了“完全一致”。 C项“不反对霸道”错,原文第⑥“并非决绝地反对霸道”,选项漏掉了限制词“并非决绝地”。 D项“不能依靠明君和贤相”错,原文第⑦段“不认为只能依靠明君和贤相”,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还可以依靠其他的。 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二者形成对比”错,文章列举孟子和荀子两种思路,是并列关系,不是对比。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荀子更灵活一些,荀子的思路比孟子的更先进”错,两种思路代表两种不同的途径,并不能说谁比谁更先进。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
|
录入时间:2021-03-01 10: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