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许红菊》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式”,包括格式、形式、方式、样式等等。修辞学中所说的句式没有严格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语法里说的句式,也包括一些语法领域之外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散句句式”、“长句句式”、“短句句式”等等。

一般性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讲究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古人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皮日修《皮子文数》)之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題,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句子的锤炼表现在力求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做到“言简意赅”。要把句子锤炼得简练精粹,必须做到四点:防止兀赘、化长为短、凝缩结构和提炼句意。只有形象生动的句子才能使人们感奋起來,产生共鸣,因此生动也是句子锤炼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种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句式的选择包含的内容有调整语序、通过虛词和语调变换句式、长短句的选用、整散结构的交错以及追求整体的和谐等等。

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岀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増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

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

1)这孩子漂亮

2)这孩子不丑

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否定句比较委婉、缓和,不像肯定句那么直截了当。

除了否定句,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

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在一篇或一段文章中单纯用短句或单纯用长句的时候不多,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感情的波澜起伏,一般总是灵活地、交错地运用长短句。

汉语句子也还有结构上整散的区别。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句子大多属于散句的范畴,整句结构大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

汉语句式的选用还要整体的和谐。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

(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节选,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变式句或倒装句是通过调整正常语序,使表达更生动准确,而意思与原常式句一样。

B. “这孩子漂亮”比“这孩子不丑”在表达肯定方面要更有力。

C. 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D. 整体的和谐是指所选句式要与段篇的思想倾向、整体形式、内容形象等相契吻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逐层展开论述。

B. 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

C. 通过对比长短句的特点,阐明了要根据表达内容和交际目的来选用它们的观点。

D. 文章在论述不同的內容时,用“还”“也”“还要”等体现不同内容的层次与联系,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双重否定、设问、反问等句式和对应的陈述句式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B. 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

C. 同样一个句子,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长短句要交错选用。

D. 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

下载Word版试题
《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许红菊》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将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正确,原文说“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选项包括三个层次:方法是调整词语顺序,与原文一致;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选项改变成“使表达更生动准确”,正是修辞的效果;意思相同出自“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这里用“原常式句代替“语序……较为固定”。B项,正确,原文“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选项用“更有力”概括了原文意思。D项,正确,原文“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概括可以得出选项。这三项都正确。C项,“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错误,原文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由此可见“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是锤炼句子的目的,锤炼与“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同属于“炼句”的内容,二者是并列的关系,不是指同一个意思,此选项偷换概念,杂糅信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正确。第2节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下文分别从“锤炼”和选用展开论述,属总分结构。C项,正确。原文“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选项据此总结。D项,正确。原文各开头句子能看出这一特点。体现的是思考与分析的层次联系,思路和条理都很清晰。B项,“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孩子漂亮”的例子是论证“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正确。原文说“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可知这些句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意思还是一样的,故正确。B项,“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错误,选项考查对文本整合、推断的能力。原文说“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由此可见选项把句式的“连贯”和表意的“周密”杂糅一起了,此处属于张冠李戴了,应该把“表达周密”改成“表达连贯”。C项,“同样一个句,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推断的能力。原文说“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此可知,一篇文章里的短句在另外的文章中有可能是长句。D项,“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的推断能力。原文说“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因此,尽可能多地选用貌似顺理成章,实则与原文不符。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录入时间:2021-03-01 1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