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莫砺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2017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有了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获得了新生。 B. 中华的先贤早就认识到,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 C.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 D.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理想国就在人间,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 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 C. 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 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 B.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 C. 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幸福感,与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有很大关系。 D. 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其核心应是人生价值的把握。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莫砺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A.偷换概念。据原文,中华传统文化“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此“新生”是传承意义上的创新;说“最终获得了新生”,此“新生”则有焕然重获新生的意思。B.外加信息。据原文,“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并无“加起来”的意思。C.过于绝对。据原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是说“认识最早”,即便是“对生命的认知”,也没说“完全不同”。 【2题详解】 试题分析:C外加信息。据原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不能借此说“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3题详解】 试题分析:B曲解文意。据原文,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而说“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是曲解文意。 |
|
录入时间:2021-03-01 10:2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