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波,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⑪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就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C. 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D. 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2. 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

下载Word版试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第4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做好铺垫   

3. 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错误,文中只是说“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失去了实用价值”文中没有明确依据,无中生有。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语段的内容、手法、表达的情感以及结构上的作用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从内容来看,作者对一北一南的长城与运河作了对比,既有地理位置的比较,又有历史沿革的比较,其结果是一个仍让世界迷恋,一个已退出历史舞台;从情感看,本篇文章的写作主体是大运河,很显然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感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从结构看,后文写“运河文明”,此段为其铺垫。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主旨进行探究,文章内容的概括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主旨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要的语句有“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根据这些重点语句概括即可。

【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的作用一般为交代、充实文章的内容,深化、升华主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结尾,呼应前文,照应标题,卒章显志等。

录入时间:2021-03-01 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