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哲学之起源·傅佩荣》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哲学之起源

关于中国哲学之起源,方东美先生认为早在儒家与道家出现之前,中国人在理念上已经肯定了一套永恒哲学与一套变化哲学。这两套哲学犹如火车的双轨,使中华民族长期存续发展。

人为万物之灵,其灵在于觉知自身的处境:一方面是在时间之流中,思索如何面对刹那生灭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想辨明自身存在的意义,亦即理解此一短暂人生究竟有何目的。一个文化传统,如果侧重前者,就会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求取今生今世最大的成就与利益。历史上许多帝国皆在极盛之时,种下败亡的因素,最后沦为考古学所研究的遗迹。那么,如果侧重后者,情况又会如何?会凸显其信仰层次的建构,争千秋而不争一时,因为企盼来世之报应而能够忍受此世一切苦难。这样的民族往往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格,也因而可以绵延不绝,印度人与犹太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印度人的传统信仰是印度教,配合种姓制度的社会结构,相信轮回转世之说,因而在承受苦难的能力上高人一筹。他们重来世而轻此世,重修行而轻享乐,不易与人为敌。犹太人相信唯一真神,更深信自己是真神之选民,因此历经浩劫,却依然存续,并且多难兴邦,还培育出杰出的人才。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重永恒而轻变化。试问:谁愿意保有宗教信仰而在现实世界一筹莫展?谁不希望两者兼顾,相互搭配而持盈保泰?中国古代就达成了此一理念。或者更可说是:中国能够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历经数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先圣、先贤以其高明的智慧,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代表永恒哲学的,是《尚书》中的《洪范》;代表变化哲学的,是《周易》。

“洪范九畴”有一个神圣的来源(即上天赐给大禹的),“九畴”包含“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等九种治国安民之策。比如“五行”实质告诉人们,自然界会显示特定的性质,由此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让人类在文化上继续创造发展。比如在“农用八政”中,让人们知道人生不是当下的刹那生灭,死亡也不是沦入未知的虚无。人类借用祭祀可以与生命起源、自然母体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适当的关系。总此九畴;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亦即人群组成国家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

《周易》倡导的是“变化”之说。提醒人们: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一刹那不在变化之中。《周易》的基本原则是察看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规律是变化中有其不变,循环不已而永保生机。比如《系辞上》:“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表面看来,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这个天已经不再保障“绝对正义”,因此,人需要自求多福。而另一方面,提醒人们进德修业,六十四卦在标志凶吉时,总是留了一线生机,也就是,不可安于小成。因为变化是一直进行的,只有把握主体自觉行善的要求,才是逢凶化吉的上策。

通过研究《尚书·洪范》和《周易》,可以肯定中国哲学兼具永恒义与变化义,并且由此启发了先秦哲学家获得丰富的成果。

(节选自傅佩荣《哲学与人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人生短暂的现实,有的争取现世成就,有的则寄希望于来世。

B. 印度民族特别能承受苦难的原因是他们接受种姓制度的社会结构。

C. 帝国在强盛之时种下败亡的因素,就会成为考古学所研究的遗迹。

D. 犹太人因为相信了真神,所以历经浩劫依然多难兴邦培育出人才。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章第二段可知,对人自身处境思考的路径,会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走向。

B. 中国哲学对生命的永恒和变化的思考都有经典阐发,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

C. 文中阐释《洪范》《周易》的要旨,呼应了文章开头儒道出现前已有两套哲学的说法。

D. 文中用印度人、犹太人文化传统是为了论证中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性格不太鲜明。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在面对刹那生灭的变化时,往往会选择凸显其信仰层次的构建来保持持续。

B. 《洪范》推出最高的理想是皇极,这是我国后来皇帝制度的起源与实施的指导。

C. 苏轼《赤壁赋》中“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与《洪范》中自然界特定规律相吻合。

D. 因为自然规律循环不已而永保生机,因此要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哲学之起源·傅佩荣》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特别能承受苦难的原因是他们接受种姓制度的社会结构”有误,根据第三段“印度人的传统信仰是印度教,配合种姓制度的社会结构,相信轮回转世之说,因而在承受苦难的能力上高人一筹”可见,“种姓制度”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C项,“就会”过于武断;原文第二段“一个文化传统,如果侧重前者,就会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求取今生今世最大的成就与利益。历史上许多帝国皆在极盛之时,种下败亡的因素,最后沦为考古学所研究的遗迹”可见,前者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项,“因为相信了真神,所以历经浩劫依然多难兴邦培育出人才”错误,原文第三段“犹太人相信唯一真神,更深信自己是真神之选民”更强调“更深信自己是真神之选民”。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是为了论证中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性格不太鲜明”有误,文章无此表述,其目的在于说明面对两难的处境,先哲们有更高明的智慧处理好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关于中国哲学的阐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往往会选择凸显其信仰层次的构建来保持持续”有误,根据第二段“一方面是在时间之流中,思索如何面对刹那生灭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想辨明自身存在的意义,亦即理解此一短暂人生究竟有何目的。一个文化传统,如果侧重前者,就会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求取今生今世最大的成就与利益……如果侧重后者,情况又会如何?会凸显其信仰层次的建构,争千秋而不争一时,因为企盼来世之报应而能够忍受此世一切苦难”可见,在面对刹那生灭变化时,是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求取今生今世最大的成就与利益;

B项,“这是我国后来皇帝制度的起源与实施的指导”对“皇极”理解错误,根据第五段“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亦即人群组成国家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可见,“皇极”并非皇帝制度的起源与实施的指导,而是国家的成立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

C项,“‘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与《洪范》中自然界特定规律相吻合”错误,这句话是说天地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根据第四段“代表永恒哲学的,是《尚书》中的《洪范》;代表变化哲学的,是《周易》”可见,这句话应该与《周易》的变化哲学吻合,《洪范》更侧重永恒性。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录入时间:2021-01-31 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