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根头发做手术·刘庆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一根头发做手术 刘庆邦 不知道您信不信,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母亲,虽不是医生,却为我做过手术。母亲做手术,不用剪子,不用刀,也不打什么麻药,只从头上取下一根头发,就把手术完成了。母亲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达到了她预期的效果。 母亲先是生了我大姐,接着生了我二姐。大姐出生时,奶奶还算高兴。又有了我二姐,奶奶就不大高兴。她不仅仅是不高兴,竟禁不住咧着嘴大哭起来。请不要笑话我奶奶,在我看来,传宗接代也许是奶奶认为的人生使命,也是她的价值观所在。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她担心自己临死前见不到孙子,一辈子都白活了。奶奶咬牙坚特着,不许自己死。她要求看病,主动吃药,是不见孙子誓不罢休的意思。我出生后,当奶奶确认我是一个男孩儿,她像是实现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达到了人生的最终目的,不久就高高兴兴地去世了。 对于像奶奶这样的传统观念,我母亲也未能避免。但母亲的表现不像奶奶那么明显。孩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对所生的每个孩子,母亲都喜欢。只是比较而言,母亲对男孩子更重视一些。作为母亲的第一个儿子,母亲对我的重视,是在我出生之际,首先对我进行了一番彻头彻尾的审视,发现多出了两个零件。多出来的两个零件是什么呢?是长在我左侧耳孔边的两个肉瘤子,其中一个肉瘤子还比较长,长得有些下垂。肉瘤子的形状也不好看,两头粗,中间细,像一个弹花锤。母亲大概觉得这样的肉瘤子不好看,会影响我的形象,决定对肉瘤子实行减法,把“弹花锤”减掉。母亲不会送我去医院,因为附近镇上虽然有一个卫生院,但院里没有一个医生会做手术。母亲也不会送我去县医院,一是我们家离县医院太远了,二是母亲想到,医生要是对我的肉瘤子动剪子动刀,我的耳朵就要流血。母亲可不愿意让她刚出生的儿子受那个罪。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很疼爱。然而要是不举例说出一些细节,就难以证明母亲对孩子疼爱到什么程度。这里请允许我说一个细节,看看母亲对我的疼爱是多么极端。我出生在天寒地冻的腊月,母亲怕冻着我,舍不得把我抱在被窝儿外面撒尿,宁可让我把尿撒在被窝儿里。更有甚者,我都一岁多了,母亲明明觉出我在尿床,她并不叫醒中断我,任我把一泡尿尿完。母亲说,我尿到半截,她要是叫醒我,害怕我突然憋尿,会憋出毛病来。有一个词叫溺爱,母亲对我的疼爱完全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母亲对我如此疼爱,却要把我耳朵上的一个肉瘤子去掉,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我的母亲是有智慧、有耐心的母亲,她的办法是从自己头上扯下一根头发,把头发系在肉瘤子中间最细的地方,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把头发勒紧。母亲后来告诉我,她都是趁给我喂奶的时候,趁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吃奶上,她才把头发给我紧一紧。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紧下来,内瘤子的顶端部分开始变红,发肿,发紫。六七天后,直到顶端部分变得像一粒成熟的紫葡萄,使果熟蒂落般地自动脱落下来。我那时还不记事,连对疼痛的记忆能力都没有。或许母亲做的手术没有带给我任何疼痛,在我不知不觉间,和我的身体血肉相连的一个小肉瘤就永远离我而去。一根头发微不足道,它没有什么硬度,更谈不上锋利,但它以柔克刚,切断的是我的身体向瘤子顶端供血、供养的通道,起到了剪子和刀子同样的作用。 我耳朵上肉瘤子的残余部分如今还存在着,我抬手就能摸到,一照镜子就能看到,它仿佛一直在提醒着整个做手术的过程。但回忆起来,在母亲生前,我们母子并没有就这个事情进行过深入交流。母亲是多次讲过她如何去掉了这个肉瘤子,却一次都没说过她为何要去掉这个肉瘤子。在我这方面呢,也从没有问过母亲为我勒掉其中一个肉瘤子的原因。事情的微妙之处就在这里。母子之间的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定要说出来。在我们老家,男孩子的左耳上如果只长一个肉瘤子,被说成是拴马桩。进而普遍的说法是,长有拴马桩的男孩子预示着有富贵的前程。那么,一只耳朵上长两个肉瘤子算什么呢,有什么样的解释呢?没听说过。我想,两个瘤子是二瘤子,二瘤子是二流子的谐音。而二流子指的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我的勤劳要强的母亲,可不愿意让她的儿子成为一个像二流子一样的人。我敢大胆断定,我母亲就是这么想的。 养儿教儿,母亲这么做,其实是在塑造我。打我一出生,母亲对我的塑造就开始了。在塑造我外形的同时,也在塑造我的内心。当然,母亲对我的塑造不止这一项,我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母亲的塑造。母亲去世十多年了,她的在天之灵对我的塑造仍在进行之中。好在我没有辜负母亲的心愿,至少没有成为一个二流子。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所生的每个孩子,母亲都喜欢”说明母亲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但并没有影响对子女的疼爱。 B. 母亲因为“我”耳孔边的两个肉瘤子的形状不好看会影响我的形象,所以下决心想把其中一个去掉。 C. 母亲不会送我去医院的原因,主要是母亲不愿意让她刚出生的儿子承受手术之苦。 D. 母亲生前从未说出为“我”去掉肉瘤子的原因,对此“我”也从不过问,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母亲虽不是医生,却为我做过手术”一方面点题,另一方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二段用语风趣幽默、略带夸张,刻画了一个有着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奶奶形象。 C. 文中“母亲让我把尿撒在被窝儿里”“并不叫醒中断我”这些细节都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D. 母亲多次讲过如何去掉肉瘤子却没说过为何要去掉,体现了母亲的无奈与痛苦,语言意味深长。 3.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用一根头发做手术·刘庆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D 3.①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如文中所写的事例都是“我”的亲历,表达了“我”的所思所感,让人倍感亲切,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如抒发对母爱的理解,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4.(示例一)不能删。(1)结构上,“至少没有成为一个二流子”紧承上段内容“我母亲就是这么想的”,结构严谨;“打我一出生,母亲对我的塑造就开始了”照应文章开头的“母亲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达到了她预期的效果”,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内容上,这一段中“在塑造我外形的同时,也在塑造我的内心”“好在我没有辜负母亲的心愿”,表现作者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升华了感情,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示例二)可以删。(1)内容上,上一段“我的勤劳要强的母亲,可不愿意让她的儿子成为一个像二流子一样的人”已经表达了对母亲的良苦用心的理解,最后一段内容重复。(2)结构上,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在“我敢大胆断定,我母亲就是这么想的”中结束,言简意赅,令人回味,避免了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母亲因为‘我’耳孔边的两个肉瘤子的形状不好看会影响我的形象”错误 ,原文“母亲大概觉得这样的肉瘤子不好看,会影响我的形象”是作者的推测,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体现了母亲的无奈与痛苦”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称的妙处。人称的使用更多的要立足于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1)用于读者,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便于对话,利于抒情,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2)用于物,有拟人效果,便于直接对话,真切自然,利于直接表达对物的感情。第三人称:能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人称的交互使用,可以使叙述手段丰富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作用。 “我出生在天寒地冻的腊月,母亲怕冻着我……有一个词叫溺爱,母亲对我的疼爱完全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我想,两个瘤子是二瘤子,二瘤子是二流子的谐音。而二流子指的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我的勤劳要强的母亲,可不愿意让她的儿子成为一个像二流子一样的人。我敢大胆断定,我母亲就是这么想的”“养儿教儿,母亲这么做,其实是在塑造我。打我一出生,母亲对我的塑造就开始了。在塑造我外形的同时,也在塑造我的内心”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的母亲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生活的细节,叙述亲切自然,饱含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爱。据此,结合第一人称的作用分析即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注意不要脱离作品的内涵而凭空想象。 本题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如认为可以删,主要结合上一段“我的勤劳要强的母亲,可不愿意让她的儿子成为一个像二流子一样的人。我敢大胆断定,我母亲就是这么想的”已经在内容和结构上对全文有了收束,再加一段是画蛇添足。如认为不可以删,主要分析最后一段“打我一出生,母亲对我的塑造就开始了”“好在我没有辜负母亲的心愿,至少没有成为一个二流子”在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呼应,“在塑造我外形的同时,也在塑造我的内心”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
|
录入时间:2021-01-31 18:2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