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徐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共性来说,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在不同分级城市中均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压力因素。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就业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因此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还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入手。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有些类型的压力感如交通、社会关系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处于某种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就特性来看,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不同,突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可能与本轮调查样本量较年轻有关。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也就是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而对三线和四线城市并不明显。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等中间段的城市,对于两端的城市影响并不明显。 (摘编自《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 材料二: 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发现,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高于男性,同时,在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也高于男性。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青年群体在不同方面的得分起伏比较大;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纪越大需要越低。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维度中,基本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体验上呈现出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的得分就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呈现出收入越高需求就越高的特点;低收入群体则在国家社会维度上要求更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域比较上,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体验较高,美好生活需要也更高。 (摘编自《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体验与获得感》) 材料三: 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拥有上的不平等也导致处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要低。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家庭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更多。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个体去追寻目标的条件,从而增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从需求理论来看,大学生从家里获得的经济支持越多就越能满足其在大学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更多的金钱可以增加个体对娱乐与爱好的投入,以及人际活动的参与,也可以更好地确保身体健康,可以参与更多的自我增值与培训活动,增加自身竞争力。 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对待子女可能更粗暴;由于教育程度较低,与子女的交流比较贫乏;职业地位上的劣势也使父母能够提供给子女的社会关系有限。这些都不利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子女的竞争力培养,从而影响子女发展。 (摘编自徐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和就业是影响幸福感的两个最重要的压力因素,所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可以提升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B.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 C. 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这反映出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特点有所不同。 D. 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而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两端的城市不明显,这是因为两端城市物价平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和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都高于男性,反映出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差异。 B. 教育程度影响幸福感,基本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这表明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 C.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不同,中老年的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龄与需求成反比。 D. 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感越高,同时,收入越高的群体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需求越高,而国家则对低收入群体的要求更高。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有何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徐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D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所能提供的社会资源成正比,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所能提供的基本需求,以及基本需求以外的其他需求成正比,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这是因为两端城市物价平稳”分析错误,相关观点在材料一,但材料一中并无“两端城市物价平稳”的表述。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国家则对低收入群体的要求更高”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低收入群体则在国家社会维度上要求更高”,意思是低收入群体对国家的要求更高。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对应的文本在材料三。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①“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家庭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更多。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个体去追寻目标的条件,从而增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反之,也是成立的。因此得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所能提供的社会资源成正比,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②“从需求理论来看,大学生从家里获得的经济支持越多就越能满足其在大学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更多的金钱可以增加个体对娱乐与爱好的投入,以及人际活动的参与,也可以更好地确保身体健康,可以参与更多的自我增值与培训活动,增加自身竞争力。”反之,也是成立的。因此得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所能提供的基本需求,以及基本需求以外的其他需求成正比,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
|
录入时间:2021-01-31 18:3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