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见学生的老师·孙凡利》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怕见学生的老师 孙凡利 马友全县长是个怀旧的人。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后来他高升了,还回母校看过侯老师。最近,马县长听说侯老师退休了,去了槐花中学做后勤,正好教师节快到了,他就想过去看看。 秘书得知马县长的想法,私下联系了槐花中学的杨校长。杨校长听说马县长要来,一口气说了几个“欢迎”,说侯得良每天都在学校,随时恭候马县长大驾光临。 教师节这天,秘书告诉马县长:“今天去看侯老师吧,杨校长正在恭候。”秘书说,这次没提前通知侯老师,免得他像前次一样腼腆“请假”,让马县长白跑一趟。随后,马县长一行人坐上汽车,悄声向槐花乡开去。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杨校长不时给秘书发来信息,说侯老师一直在岗,让马县长大可放心。 很快,汽车就开进了槐花中学。杨校长早早地等在那儿,等马县长下了车,他上前握住了马县长的手,寒暄后,三个人顺着过道来到教学楼后,杨校长指着面前的一排平房说:“这排是后勤办公室,侯老师在第三个门。”马县长瞅了一眼,第三个门正开着,看来,侯老师在。 一行人来到办公室门口,杨校长喊了声:“老侯,看谁来了?”不过,屋里没有人应声。杨校长一步跨进屋里,扫视了一遍,侯老师并不在。看桌子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想必侯老师临时出去了。既然门都没关,看来没走远。 办公室条件简陋,杨校长觉着在这里等不太方便,就请马县长到校长室等,大家坐下来喝起了茶。 大约五分钟后,有人给杨校长打电话,说侯老师办公室上了锁。杨校长惊呆了,自己一直盯着侯老师,也就刚才陪马县长去校长室的工夫,侯老师就溜了? 杨校长一边擦汗一边向马县长说出实情。马县长很惊讶,但还是冷靜地说:“没想到侯老师还是怕见人。”杨校长盯着马县长:“怕见人?不对呀,侯老师平时挺外向的!”这么一说,马县长的表情不自然起来。县长微服私访吃了闭门羹,说起来真是没面子。 突然,杨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对马县长说:“我们可以查一下摄像头,看看侯老师去哪里了,学校的监控可是全方位无死角。” 杨校长赶紧打开监控设备,调出侯老师办公室附近一个摄像头的监控录像,马县长也凑在电脑旁边。大家从屏幕上看到:就在刚才,侯老师进了办公室;没出几分钟,马县长赶到;大家刚走,办公室的房门,就被人从里边给关上了。 侯老师没走,就在办公室!杨校长忍不住说:“太不像话了!”马县长却说:“我没说错吧侯老师怕见人。”既然侯老师在办公室,那就去吧。马县长再次来到侯老师办公室门口,敲起了门。 马县长在门外说道:“侯老师,我是马友全,您的学生,来看您了。我知道您在屋里呢。” 好一会儿,屋里才传出声音:“你自己进来吧。” 杨校长气得在心里默念: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马县长答应了侯老师,侯老师这才把房门打开一道缝,说:“进来吧。”马县长让大家在外边稍等,自己一闪身进了办公室。 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马县长发现,侯老师身后贴墙的橱子,门半敞着,瞅了一眼,明显有被人坐过的痕迹,他忍不住说道:“老师,您刚才……” 侯老师点点头:“对,刚才我实在走不脱,就藏进了橱子,心想等你们走了再出来,没想到你们又杀回来了。”马县长知道侯老师腼腆,可也不至于这样吧?侯老师看出马县长的疑惑,主动说道:“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 这番话说得马县长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半天才说:“莫不成我是大老虎?” “那倒不至于,不过,你可能感觉不到,”侯老师接着说,“前几年,你回母校看望老师,都要让我陪你满校园转。最后,还少不了照一张合影。” 说到这里,侯老师扶了扶自己的腰:“每次照合影,你在一旁坐着休息,让老师站着演练队形。最可气的是,拍照时,你们领导坐在前排,老师却在后排站着。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唉……”侯老师摇着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膝盖,说:“我的腰和膝盖现在都有毛病,不能长时间站着,所以,没办法,只好躲着你……” 马县长的脸彻底红了,额头也出了汗,他站在侯老师面前,低着头沉思了半天,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没一会儿,门打开了,大家“呼啦”一下围过来,马县长却摆摆手,说:“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怕见学生的老师”这一有悖常理的标题,既给文章设置了悬念,也交代出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 B. 小说中,马县长对老师的评价是“腼腆”“怕见人”;而杨校长的评价是“挺外向”。这些侧面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更激发了读者对侯老师的好奇心。 C. 小说在结构上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通俗,故事意蕴却很深远,以小见大。 D. 小说两处画线部分,只是为了刻画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2.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侯老师的形象。 3. 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属于赘笔,应该删除,倒数第二段就可以收束全文。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怕见学生的老师·孙凡利》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①关爱学生: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②真诚坦率:指出学生这种看望老师尊师的行为是沽名钓誉;③重情义,讲原则:侯老师对学生百忙中抽空看望自己的不忘师恩的行为表示开心,“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松开”;可对于借机溜须拍马沽名钓誉的事,他选择躲避。(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 示例一:不是赘笔。①从情节上看:“说悄悄话”照应前文“师生相见,分外亲切”的内容,显出师生关系非同一般,也让情节更严谨;②从人物刻画上看:有了这段语言描写,才让马县长虚心接受老师意见,知错就改的尊师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旨上看: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怕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真正的尊师也不是“安排”,不是形式,而是发自真心,毫无功利的行为。揭示文章反形式主义,弘扬真诚的主旨。 示例二:是赘笔。①从情节上看:以倒数第二段结尾,可收到戛然而止的效果,增添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②从人物刻画上看:从神态描写上,已经刻画出了马县长在得知老师躲着不见他的真相后,知错的形象所以不需要最后一段;③从主旨上看:倒数第二段就已经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怕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这一主要内容。不仅揭示文章反形式主义的主旨,也赞美了老师善于劝诫,学生勇于知错的美德。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小说两处画线部分,只是为了刻画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说法错误。不仅是为了刻画杨校长拍马形象,而且也为后面侯老师仍躲起不见学生的情节做铺垫,使情节一波三折,让悬念更浓。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可能“只是”为了刻画形象。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本题要求分析侯老师的形象。由“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概括出他关爱学生;由“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概括出他重情义;“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概括出他真诚坦率。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性试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寻找原因,要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如情节结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类题目的答案应言之有据,即源于文本;言之有理,即自圆其说;言之有序,即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条阐述。本题围绕小说的最后一段是否属于赘笔,实际上要求分析小说尾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三个角度分析。 例如“认为不是赘笔”:从情节上看,结尾“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和前文“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的情节相照应,并表现师生之间关系亲密,结构严谨;从人物刻画上看,正是有了这段描写,结合马县长“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的语言描写,使马县长的形象更加丰满,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并体现了马县长能虚心接受侯老师的意见,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县长;从主旨上看,是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出,侯老师怕的不是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揭示了当下形式主义盛行的不良作风,点明了“真正的尊师也不是‘安排’,不是形式,而是发自真心,毫无功利的行为”这一主旨。 例如“认为是赘笔”:从情节上看,如果以倒数第二段结尾的话,小说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可以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从人物刻画上看,由“马县长的脸彻底红了,额头也出了汗,……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这段描写可知,马县长得知老师躲着不见他的真相后,已经觉得惭愧、后悔,后一段的描写多余;从主旨上看,倒数第二段就已经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的真相是怕形式主义这一主要内容,可见最后一段没有必要再次描写。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
|
录入时间:2021-03-02 09:0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