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林庚》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②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么没有史诗呢? 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不是。《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的诗歌,《生民》《公刘》《大明》 等记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它们是祭歌,属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 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 十四句就结束了。这就是说,中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 的赞歌。这表明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 ③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中国直到元代才出现。 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湘 君》《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离合的一段过程。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 成为《九歌》中最富于抒情性的作品。那么,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欧洲的 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 这同样是因为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 ④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留下来的自然 也就较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 ⑤中囯长篇叙事诗因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长。西方的叙 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而已。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鼓词大多叙述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 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可见中国的故事多 是在小说发达以后才大量成长起来的。唐人的传奇几乎不入戏曲的,这说明小说发展了叙事的特长,才带 来了丰富的人物故事情节,于是才有了戏剧和长篇叙事诗。而小说又总是晚出的,中国如此,欧洲也是如 此。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诗歌在小说出现之前承担了一部分叙事的使命,而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以抒情 为中心,等到小说发达时,抒情诗的传统早已充分发展,诗的国度也早已形成。 ⑥从这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这就是:中国的诗歌是依靠抒情的特长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因为 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相反,正因为为走了抒情的道路,中国才成为诗的国度。从文学史来说,付 出的代价是无法补偿的,但就诗歌来说,这个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 B.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抒情之路。 C. 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仍然是小说。 D. 小说出现之前,西方诗歌有一部分叙事功能,中国诗歌则没有,这是因为中西方诗歌发展路径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 B. 第④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损失” “代价”承接上文,“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 C. 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思路:笫①段总写,②③⑤段分写,⑥段总结全文。 D. 文章观点鲜明,所举例子如《九歌》《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翔实,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素材来看,周武王伐殷可以写成浩繁的史诗,但先人们却写成了抒情诗,这是由中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B. 《长恨歌》一百二十行,在中国篇幅算长的,但难以和西方的叙事诗相提并论,因为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 C. 就文学史而言,中国诗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没有史诗、戏剧出现较晚等代价,但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 中国诗坛因为中国诗歌走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繁荣,如果能同时走抒情和叙事两条路,那中国诗坛会更加繁荣。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林庚》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错,据原文推导不出这一信息;C项,“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错,原文是说“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D项,“中国诗歌则没有”错,中国诗歌只是以抒情为中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叙事。故选B。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本文的重点是阐述中国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根据文意“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可知“走叙事这条路并不能使诗歌创作繁荣”。故选D。 |
|
录入时间:2021-03-02 10:3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