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最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自然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的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好形体之“形”。《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史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脸炙人口的诗篇.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逸涂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唐代王昌龄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榛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些为我们熟知又为许多人淡忘的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重要的内核:意境说.这种美学理想,表现的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交相融洽,高度统一,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而其反应和表现的人类理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境界. 作为中华诗歌传统中最重要的财富,当代中国诗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出更美更加富于艺术魅力的诗篇,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昌耀创作的大量诗篇,表现了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展示了高原大自然的天地精神和在这种精神熏陶下的人性魅力.昌耀在《答记者张晓颖问》一文中写道:“青海的大自然,青海壮美的山河.也给我的诗注入了一种阳刚之气,这对我的诗的风格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青藏高原养育了昌耀这位诗人,诗人昌耀又用笔创造了一座新的高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理论支柱。 B. “意境说”这一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重要理论直到晚清王国维才最后完成。 C. 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 D. 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与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为依据,论证诗歌的创作要坚持以自然为法的精神。 B. 关于如何创作与享受诗歌,文章先引出话题,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列举进行印证。 C. 文章从思想源头入手把创作实绩和理论举要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华诗歌的传统。 D. 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可能不会出现山水、边塞和田园等诗派。 B. 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 C. 是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 D. 人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中华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 A项, “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错误,选项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是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C项,“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只说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三大流派。 D项,“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表述的是“道法自然”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庄子的“天人合一”只是诗人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错误,论证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信息,第三段的举例是为了阐述中国人的情趣注重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第四段的举例是为了阐述中国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注重对“意”与“境”关系的总结和提炼。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D项,“人与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错误,选项的推理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是“天人合一”和“意境合一”,这种理论经过历代的创作实践和总结提炼一旦形成,就会对后代的诗歌创作起指导作用,而不会“失去其作用”。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1.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2.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
|
录入时间:2021-03-03 09: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