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与独处·张立勤》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尘封与独处 张立勤 某学者在一座图书馆书库中,终于看到了他早年听说过的一本书,书上面落满了灰尘,几乎看不清书脊上的文字,他是凭着直觉,朝它伸出了手臂的。当他的手碰到这本书时,不如说碰触到了那厚厚的灰尘,那个时刻,他分明感到了什么,什么呢?尘埃飞起,土腥气,内心的酸楚,或如歌的岁月在远方已消失殆尽。一本书的独处,尘土无情地将其覆盖得十分严实和均匀,时光或许永远都是这样从尘埃之上踏过去的,也从来都是隐蔽而小心谨慎地靠近着你,消磨着你,不管你有无生命。书籍的独处是悲凉的,它无事可做,它要靠别人的翻阅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只能跟阅读它的那个人一起呼吸,否则,它就只能任时光如蠹虫一样啃噬着它的肌体,一天天地变黄,衰败下去。 独处的人,却是尘封不住的。那个写出著名的《瓦尔登湖》的美国人梭罗,他认为没有比独处更好的事了,就一个人,十分简单,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山林,那片美丽的湖水。梭罗逝去已一百多年了,仍有那么多的人感动于他的独处。译者说“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那本绿色封面的《瓦尔登湖》,从我几年前读完它就一直摆放在写字台上,我不忍心将它塞回书柜,我一次次地翻开它,翻开它就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偶尔,那只猫头鹰的叫声会被我想起,其实是想起了那一段“有猫头鹰是可喜”的思考。我不由得抬起头望窗外,就觉得我家窗外的这棵树是梭罗看到的那棵树,树枝上也应该有鸟类什么的栖息。 还有卡夫卡,他认为为了写作,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他比梭罗走得更远,而他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出生地布拉格。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卡夫卡到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去世。卡夫卡的独处更趋于内心,独处的内心与生存环境的对立,使得他的独处实际上不可能是梭罗式的。卡夫卡说:“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 卡夫卡、梭罗、蒙田、凡·高、贝克特等太多的逝去的喜欢独处的人,我爱他们!就其独处而言,对于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独处于一个夜晚也好,一个冬季也好,有意的,而不是无意的,自己跟自己在一起,跟墙壁在一起,跟高山流水在一起……空白之页向天空展开,我走向某个时分,独处的某个时分,这是灵魂所必需的。 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这时,我后悔我打开晚了。也许我擦干净书上面的尘土之后,回想起一段早已忘记的往事,于是,我的眼睛就湿了。尘封的不管是什么,都是要靠心灵去打开的。打开的瞬间,我肯定生出十分亲切的感情。 许多东西是必须被尘封的,比如,历史遗迹、岁月或记忆。许多东西是不得不被尘封的,比如,被忽视、忘却的或群体失忆症的结果。许多东西是无法尘封的,比如,尊严、爱与恨……尘封是自然规律,唯有独处的思想者或生命的独处时刻,方能开启历史与岁月的尘封,创造出尘封不住的不可磨灭的人类神话。 我忽然觉得,独处与尘封在某种感觉的情形下,是在形容事物的同一种存在状态,不是吗? (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描写书籍的独处,因被尘封而显得悲凉,情思细腻,意味深长,这与下文人的独处不会被尘封形成对比,突出人应学会独处的主题。 B. 梭罗远离尘嚣,寻求独处,这种简单和孤独馥郁芬芳,恰恰成就了其作品和精神的独特魅力,让人喜爱他的作品,感动于他的独处。 C. “他比梭罗走得更远”侧重说明卡夫卡虽在物理空间上几乎没离开过布拉格,但去过维也纳,也意味着卡夫卡与梭罗的独处有深远的区别。 D. 文中写“我”打开尘封已久的书籍的情形,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融人独特的主观感受使情感真实自然,议论点睛使文章富有理趣。 2.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独处”的妙处。 3.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请从选材角度分析本文“形散”的特点。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尘封与独处·张立勤》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①独处的人不会被尘封。能够独处、享受独处的人,内心是丰富的,正如梭罗的“简单而馥郁”“孤独而芬芳”。②独处对于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质的培养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灵魂所必需的。③唯有独处的思想者或生命的独处时刻,方能开启历史与岁月的尘封,创造出尘封不住的不可磨灭的人类神话。 3. ①广泛自由:有学者触及的尘封的书,有“我”打开的尘封已久的书,有幽僻环境中独处的梭罗,有在内心独处的卡夫卡,还写到蒙田、凡•高、贝克特。②有详有略:梭罗、卡夫卡的独处是详写,蒙田、凡•高、贝克特喜欢独处则一笔带过。③虚实结合:学者打开尘封的书是实写,设想其生发的感受,尘埃飞起、土腥气,内心的酸楚,岁月消逝为虚写;“我”打开尘封之书是实写,设想擦净尘土、回忆往事,眼睛湿润为虚写。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题C项,“侧重说明卡夫卡虽在物理空间上……有深远的区别”理解有误。由“他比梭罗走得更远,而他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出生地布拉格”可知,“更远”不是指空间距离远“他比梭罗走得更远”侧重说明卡夫卡的独处更趋于内心,比梭罗的独处更深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中重要词语的鉴赏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理解“独处”的妙处,应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独处”的论述,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第二段开头说“独处的人,却是尘封不住的”,结合其后的举例分析,可得出能够独处、享受独处的人,内心是丰富的;结合第四段内容“就其独处而言,对于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可得出独处对于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质的培养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第六段“尘封是自然规律,唯有独处的思想者或生命的独处时刻,方能开启历史与岁月的尘封,创造出尘封不住的不可磨灭的人类神话”,强调独处对于人类创造活动的作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形散”指散文选材有广泛性、自由性的特点,不受限制,想象时空广阔,写作时可实可虚,可详可略。 本文选材广泛自由,由“我”打开的尘封已久的书写起,转入阐述“独处的人,却是尘封不住的”,写到独处的梭罗、卡夫卡,还写到蒙田、凡•高、贝克特,得出“唯有独处的思想者或生命的独处时刻,方能开启历史与岁月的尘封,创造出尘封不住的不可磨灭的人类神话”的感悟,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第②点可从本文二、三、四段可以看出,作者详写了梭罗、卡夫卡的独处,略写了蒙田、凡•高、贝克特的独处,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第③点可从本文一、五、六、七段可以看出,作者实写了学者打开尘封的书,而设想其生发的感受为虚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点睛】鉴赏散文作品,要分析所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感悟形象的内在品质,或作者的深层感情。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然会通过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们的内在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并提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
|
录入时间:2021-03-03 09:1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