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錾磨师傅·耿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錾磨师傅

耿立

在这黄壤的平原深处生活的人,早晨或黄昏时候,谁没见过背着錾子褡裢的石匠,从村外如草绳的路上走来,苍老,深邃。

有一天清晨,驴子在磨道一踏,一踏,一踏,四只蹄子仿佛要走碎那寂寞。有褡裢叮当伴着的异地方言在轻轻地说:该洗磨了,让驴子也歇歇蹄脚。父亲一边用高粱杪子扫帚扫磨盘上的碎颗粒,一边应承:吁!驴儿就住了踢踏,一副谦和的模样,眼睛被布蒙着。

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

天到半下午,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磨盘上,錾子沿着原先的槽子,一点一点地拱。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

“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

这曲调很熟悉,像平原的《大锔缸》,深沉而慷慨,虽然是在师傅的嗓子眼里,但呼出的气却有一种破笼而出的挣扎,在叮当的錾子里穿行。

“疏喇喇风吹叶落,听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的明亮。

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

“《夜奔》是什么?”

“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

去梁山为何“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

“俺呵!走得俺魂飞胆销,似龙驹奔逃。呀!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在师傅静静歇息的时候,我就拿出一枚光光的“老鸹枕头”,像珍宝似地给石匠师傅看。在平原的深处,孩子们没有多的识见,谁要是有一块奇异的石头,就会放在书包里,拿到学屋,就如拿出了山的一角。

师傅看我对石头这样神往,他答应再到我们村子的时候,给我捎来一块“化石猴”。

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睛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师傅说,家乡大山里有一种不用驴拉的水磨,有水闸,有木轮子。早晨,把闸门一提,那蓄积一夜力量的水,就前赴后继地拥着爬上那木轮。师傅说木轮好大。我在师傅的出神里,能感受到那水磨,在四面都是褶皱的山坳里,像流淌的山歌一样。

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

“想!”

“为什么呢?”

“天天吃煎饼。”

师傅放下錾,把锤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大山不好吗?”

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山看水磨。

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

“也许等你长大,我就要入土了。”

听了这话,我心里更紧了。他要是入土了,山里我可不认识一个人了。我急急地说:

“死不急嘛,你等我,我大了,见到山,你再死。”

师傅又乐了,他答应我,等我看到山,他再死。

你家住哪里呢?”这个问题好像是对我对他都同样的重要。

“褡裢錾子就是我的家,哪里有磨哪里就是家!”

这下可麻烦了,天底下哪里没有磨啊?

“那等我长大了,还是找不到你啊!”

“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看见师傅走得更远了些,我喊了。细细一声“哎——”,平原的回音很长,师傅回头一下,也“哎”了一声。后来那褡裢一闪一闪地摇起来,那光的脑壳就越来越显得小。步儿也像慢了许多,叫人感到那路就是人一世也走不完。天大极了,人小极了。平原好大啊。

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一次他真给我带来一个“化石猴”。这是一种薄薄凉凉、其貌不扬的灰白色石头,光滑椭圆的身上浅浅刻出几条线,就成了猴模猴样的脑袋瓜和狗儿一样上扬的尾巴。我把它和“老鸹枕头”放在一起。它和师傅一样,平添了我对外面世界的神往。

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

师傅每次到平原的小村来,皱纹总深刻了许多,眼睛又眯缝了许多,光光的脑壳上,一些稀疏的发,在褡裢的衬托下,黑的更黑,白的更白。

也许,师傅给我的是平原外的牵挂。我把师傅当成了一种心里的依靠。谈起师傅,就谈起水磨,谈起很远的山。师傅到我们村子来了,我会几天激动得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常想着磨盘该錾了,黄昏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黄昏也像有了诗意,被錾子声淹没的黄昏不是普通的平原的黄昏。当师傅走了,我会站在村外,看到师傅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直到一个小黑点,最后,连褡裢也变得和平原的天地成了一体。

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我心疑师傅是否年纪大了,在不知哪个路口走着走着,就跌下不再起来。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像是师傅,走近,却是另外的模样。他告诉我师傅死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我常想,也许,收我做徒弟,他本身是不当真的,但他对一个平原孩子的爱却是十分珍重的。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工具也置备齐全。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枪,枪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

(选自耿立同名散文,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斑斓:“斓”使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文”部,再查13画。

B. 号啕:大声痛哭的样子。也可写作“号淘”。

C. 平添:自然而然地增添。不可写作“凭添”。

D. 喑哑:发音低而不清楚。“喑”读ān。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錾磨师傅其实是一个石匠,早些年每年都会在农闲的时节几次来到这个村庄。

B. “我”对錾磨师傅最初记忆是他与父亲一起在傍晚霞光中蹲着抽烟的画面。

C. 錾磨师傅对水磨的描摹既勾起了“我”对外部世界的遐想也寄寓着他的乡思。

D. “我”珍爱“化石猴”不仅因它是师傅送的,更因它会让我畅想外面世界。

3.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细细一声“哎——”,平原的回音很长,师傅回头一下,也“哎”了一声。后来那褡裢一闪一闪地摇起来,那光的脑壳就越来越显得小。步儿也像慢了许多,叫人感到那路就是人一世也走不完。

4. 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錾磨师傅的人物形象。

下载Word版试题
《錾磨师傅·耿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此句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了“我”不舍师傅离开,对师傅的喜欢;也表达了“我”希望走出平原的迫切心情。   

4. 錾磨师傅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山民。①他手艺高超、勤劳能干。每年都在农闲的时候来到平原上为村民錾磨,很受父亲和村民的欢迎。②他历经沧桑、深明事理。两次告诫“我”长大就会“明白”,可见他经历坎坷,深明人生事理。③他乐观坚强。外出錾磨,劳作时唱《夜奔》,无奈中显出乐观。④他善良淳朴。收“我”为徒,珍爱师徒关系,从平原外带来东西给我。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题干要求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再结合词语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要多注意识记词语的字音字形。

A项,“再查13画”错,应是12画。

B项,“也可写作‘号淘’”错,应该是“嚎啕、号咷”。

D项,“喑”读yīn。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文章内容要点与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他与父亲一起在傍晚霞光中蹲着抽烟的画面”不是“我”对錾磨师傅的“最初记忆”,文中“有一天清晨,驴子在磨道一踏,一踏,一踏,四只蹄子仿佛要走碎那寂寞。有褡裢叮当伴着的异地方言在轻轻地说:该洗磨了,让驴子也歇歇蹄脚。父亲一边用高粱杪子扫帚扫磨盘上的碎颗粒,一边应承:吁!驴儿就住了踢踏,一副谦和的模样,眼睛被布蒙着。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知在“他与父亲一起在傍晚霞光中蹲着抽烟的画面”之前就已有记忆。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基本能力。理解这类句子,一般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③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④揣摩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常带有鉴赏的性质。如弄清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语句中,两声“哎”应答成趣,通过简单的语言描写,可看出师徒二人的感情深厚,尤其是“我”对师傅的不舍之情;“摇”和“慢”两个细节描写,可看出“我”对师傅的不舍;“慢了许多”“叫人感到那路就是人一世也走不完”及后文中“天大极了,人小极了。平原好大啊!”可看出“我”希望师傅能带着走出平原,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从他每年农闲时都来平原上为村民哲磨,受到父亲和村民的欢迎,可知其“手艺高超、勤劳能干”;从两次告诫“我”长大就会“明白”,可知其有“经历坎坷、深明事理”;从其劳作时唱《夜奔》,可知其“乐观坚强”;从他收“我”为徒,从平原外带东西给我,可知其“善良淳朴”。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1.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录入时间:2021-03-04 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