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哲人其萎·汪曾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人其萎

汪曾祺

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小说,应该尽快发表,出版。原著署名“端木红粮”,王统照说“红粮”这个名字不好,亲笔改为“端木蕻良”。从此端木发表作品就用了这个名字。他后在上海等地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鸢鹭湖的忧郁》最受注意。这篇小说发散着东北黑土的浓郁的芳香,我觉得可以和梭罗古柏比美。端木后将短篇小说结集,即以此篇为书名。

端木多才多艺。他从上海转到四川,曾写过一些歌词,影响最大的是由张定和谱曲的《嘉陵江上》。这首歌不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样过于哀伤,也不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样直白,而是婉转深挚,有一种“端木蕻良式”的忧郁,又不失“我必须回去”的信念,因此在大后方的流亡青年中传唱甚广。他和马思聪好像合作写过一首大合唱,我于音乐较为隔膜,记不真切了。他善写旧体诗,由重庆到桂林后常与柳亚子、陈迩冬等人唱和。他的旧诗间有拗句,但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他和萧红到香港后,曾两个人合编了一种文学杂志,那上面发表了一些端木的旧体诗。我只记得一句:

“落花无语对萧红。”

我觉得这颇似李商隐,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端木的字很清秀,宗法二王。他的文稿都很干净。端木写过戏曲剧本。他写戏曲唱词,是要唱着写的。唱的不是京剧,却是桂剧。端木能画。和萧红在香港合编的杂志中有的小说插图即是端木手笔。不知以何缘由,他和王梦白有很深的交情。我见过他一篇写王梦白的文章,似传记性的散文,又有小说的味道,是一篇好文章!王梦白在北京的画家中是最为萧疏淡雅的,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可惜死得太早了。一个人能对王梦白情有独钟,此人的艺术欣赏品味可知矣!

关于端木的为人,有些议论。不外是两个字,一是冷,二是傲。端木交游不广,没有多少人来探望他,他也很少到显赫的高门大宅人家走动,既不拉帮结伙,也无酒食征逐,随时可以看到他在单身宿舍里伏案临帖,他写“玉版十三行洛神赋”;看书;哼桂剧。他对同人疾苦,并非无动于衷,只是不善于逢年过节,“代表组织”到各家循例作礼节性的关怀。这种“关怀”也实在没有多大意思。至于“傲”,那是有的。他不愿自竖大旗希望被别人奉为宗师。他和王采比较接近。王采告诉我,端木曾经写过一首诗,有句云:

“赖有天南春一树,不负长江长大潮……”

这可真是狂得可以!然而端木不慕荣利,无求于人,“帝力于我何有哉”,酒后偶露轻狂,有何不可,何必“世人皆欲杀”!

真知道端木的“实力”的,是老舍。老舍先生当时是市文联主席,见端木总是客客气气的。老舍先生在一次大家检查思想的生活会上说:“我在市文联只‘怕’两个人,一个是端木,一个是汪曾祺。端木书读得比我多,学问比我大。今天听了他们的发言,我放心了。”老舍先生说话有时是非常坦率的。

端木晚年主要力量放在写《曹雪芹》上。有人说端木这一着是失算。因为材料很少,近乎是无米之炊。我于此稍有不同看法。作为小说的背景材料是不少的。端木对北京的礼俗、节令、吃食、赛会,搜集了很多,编组织绘,使这大部头小说充满历史生活色彩,人物的活动便有了广宽天地,此亦曹雪芹写《红楼梦》之一法。有些对人物的设计,诚然虚构的成分过大。如小说开头写曹雪芹小时候是当女孩子养活的。有评论家云“这个端木蕻良真是异想天开!说曹雪芹打扮成丫头,有何根据?!”没有根据!然而何必要有根据?这是小说,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不是传记,不是言必有据的纪实文学。是想象,不是考证。我觉得治“红学”的专家缺少的正是想象。没有想象,是书呆子。

端木的身体一直不好。我认识他时他就直不起腰来,天还不怎么冷就穿起貉绒的皮裤,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而且一直还不放笔,写出不少东西,真是不容易。只是我还是有些惋惜,如果他能再“对付”几年,把《曹雪芹》写完,甚至写出《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那多好!

(取材于汪曾祺同名散文)

1. 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                激赏:非常赞赏

B. 我于音乐较为隔膜                                隔膜:不通晓

C. 也无酒食征逐                                    征逐:召集赶场

D. 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                        对付:马马虎虎

2. 下列对端木蕻良为人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冷淡傲慢            B. 冷峻狂放            C. 淡泊孤傲            D. 清高纯朴

3. 文章开头说“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才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 这是一篇悼念端木先生的文章。“哲人其萎”出自《礼记》,记录孔子在去世前七日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听闻后说“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效仿)?”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寓意?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下载Word版试题
《哲人其萎·汪曾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①小说成就高,二十来岁就写出受到名家激赏的小说。②诗歌成就高,歌词创作婉转深挚,自成一派;旧体诗创作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③能写戏曲剧本,擅长绘画。④读书多,学问大,老舍先生佩服。   

4. 寓意:表达了对端木先生去世的痛惜心情,也表达了对端木先生的尊崇和缅怀之情。启示:①引古文来命文章题目,点明文章的主题及内容,同时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避讳”的风俗。②从文章内容选材上,作者围绕“哲人”一词,对端木先生的才学、性情、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用“哲人其萎”来概括自己失去端木这样一位可以尊崇、效仿的先辈的痛惜之情和无人可效仿学习的失望之情。这样选材,中心突出,值处我们学习写作时借鉴。③从文章结构安排上,文章第一话“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和最后一句话“……,那多好!”正是围绕“哲人其萎”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这样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值得我们学习写作时借鉴。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D项,“对付,马马虎虎”错误,由“端木的身体一直不好。我认识他时他就直不起腰来,天还不怎么冷就穿起貉绒的皮裤,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而且一直还不放笔,写出不少东西,真是不容易”可知,端木的身体一直不好,活到85岁很不容易,因此,对付意思是勉强坚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

由“他也很少到显赫的高门大宅人家走动,既不拉帮结伙,也无酒食征逐,随时可以看到他在单身宿舍里伏案临帖……他对同人疾苦,并非无动于衷,只是不善于逢年过节,‘代表组织’到各家循例作礼节性的关怀……至于‘傲’,那是有的。他不愿自竖大旗希望被别人奉为宗师。他和王采比较接近。王采告诉我,端木曾经写过一首诗,有句云:‘赖有天南春一树,不负长江长大潮……’这可真是狂得可以!然而端木不慕荣利,无求于人”可见,端木为人淡泊名利,孤高自守,C项“淡泊孤傲”最为合适。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能体现“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最后分点作答。

由“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小说,应该尽快发表,出版”可见其小说成就高;

由“他从上海转到四川,曾写过一些歌词,影响最大的是由张定和谱曲的《嘉陵江上》。这首歌不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样过于哀伤,也不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样直白,而是婉转深挚”可见其诗歌成就高;

由“端木的字很清秀,宗法二王。他的文稿都很干净。端木写过戏曲剧本。他写戏曲唱词,是要唱着写的。唱的不是京剧,却是桂剧。端木能画。和萧红在香港合编的杂志中有的小说插图即是端木手笔”“我见过他一篇写王梦白的文章,似传记性的散文,又有小说的味道”可见其能写戏曲剧本,擅长绘画;

由“老舍先生当时是市文联主席,见端木总是客客气气的。老舍先生在一次大家检查思想的生活会上说:‘我在市文联只怕两个人,一个是端木,一个是汪曾祺。端木书读得比我多,学问比我大’”可见其读书多,学问大。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由“哲人其萎”出自《礼记》,记录孔子在去世前七日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听闻后说“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效仿)?”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寓意?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寓意:由“哲人其萎”的出处可知,这一标题中“萎”字表达了作者对端木先生去世的痛惜心情,“哲人”一词对端木先生的尊崇和缅怀之情。

启示:本文引古文来命文章题目,点明文章的主题及内容是悼念、缅怀端木先生,又含蓄地表达对端木先生去世的痛惜之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避讳”的风俗。

本文前半部分记叙端木先生的才学,从小说、诗歌、绘画等不同方面表现端木先生是一个“才子”;后半部分评价端木先生淡泊孤傲,可见,从文章内容选材上,作者围绕“哲人”一词来行文。用“哲人其萎”来概括自己失去端木这样一位可以尊崇、效仿的先辈的痛惜之情和无人可效仿学习的失望之情。这样选材,中心突出,值处我们学习写作时借鉴。

从文章结构安排上,“哲人其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第一话“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和最后一句话“……那多好!”首尾呼应,围绕“哲人其萎”来谋篇布局,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值得我们学习写作时借鉴。

【点睛】标题含义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贯穿全文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录入时间:2021-03-04 09:04:17